现在,市民去银行办贷款或申请信用卡时,银行都会查询客户的个人信用报告,以确定客户的信用状况是否合格。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个人征信系统自今年年初正式运行后,各家商业银行均建立了依托该系统的信用风险审查制度,把查询申请人信用报告作为信贷审查的固定程序。日前,央行整理发布了个人征信系统应用的部分典型案例,供银行和客户参考。
信用良好 审批时间短
●说明:如果个人信用记录一贯良好,再贷款的审批时间会大大缩短。
案例:工商银行某分行在审查1笔120万元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时,经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发现,该客户在其他银行有1笔23万元的贷款,并且还款付息正常。该查询结果与客户本人的声明相符,间接证实了客户的信用度。在综合考虑客户提供的抵押物和还款能力之后,工行做出放贷决定,原来需1个多月的贷款时间缩短为两个星期。
贷款炒房 银行不欢迎
●说明:对于通过银行按揭买卖多套房产的“炒房”者,商业银行对这种客户新的贷款申请会采取慎重态度。
案例:建设银行某分行在审查某客户的个人住房贷款申请时,通过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发现,该客户及其配偶在其他银行有11笔个人住房贷款,而且都发生在近1年内,总贷款余额约696万元,月还款额共计8.7万多元,与其收入相比,偿还能力明显不足,具有明显的投机倾向,信用风险较高,因此建行拒绝了其申请。
失信老赖 一律挡门外
●说明:个人征信系统能使银行掌握客户在异地和他行的借款和还款记录,使失信的“老赖”不管在哪里都借不到钱。
案例:某客户到工商银行某分行申请个人综合消费贷款7万元,该行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发现,该客户除在工行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24.8万元外,在另一家银行还办理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31.3万元,且已逾期15次、拖欠贷款本金4.41万元,拖欠时间超过180天。鉴于该客户存在如此严重的不良记录,工行拒绝发放贷款。
负担较重 贷款可缩水
●说明:虽然客户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但如果银行觉得客户的负担太重,信用风险较高,即使客户的经济状况良好,银行也会对其新的贷款要求打折扣,或是拒绝贷款。
案例:某客户向上海浦发银行某分行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成数为六成。浦发行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后发现,申请人虽无贷款记录,但是其配偶有多笔住房贷款记录,贷款余额达140万元,虽然申请人夫妇双方的职业较为稳定且收入较高,但浦发行还是决定将其贷款成数降为五成。(记者 李若愚)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