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央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2005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报告分析指出:2005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整体呈现平稳、健康态势,进一步支持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但对上海金融运行中出现的四个方面新情况和新问题,应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关注。
这四方面问题分别是:
第一,贷款总量和存贷比。
2005年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79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3%。2005年上海市贷款增加总体适度,目前金融机构存贷比和备付率也处于合理水平。同时,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民币存贷比持续下降的问题。2005年末,上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67.2%,比年初下降3.7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这是商业银行内部机制改革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存贷比指标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原因有:一是金融机构资产运用渠道日益多元化,除可以发放贷款外,还可以投资央行票据、国债、金融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二是上海市商业银行大部分是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分支行,商业银行资金由总行统一调配使用,区域性存贷比指标不能反映商业银行整体资金的运用情况。三是贷款及存贷比指标也不能完全反映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还通过商业汇票承兑、保函、信用证、债券发行担保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第二,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信贷。
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控效应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商品房成交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商品房销售价格月环比已连续7个月下降。近期,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果房地产交易量继续较长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将进一步加剧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不但会影响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贷款的质量,还会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从而影响全年贷款总量的投放和银行利润的增长。二是2004年末和2005年初房价较高时成交的商品房将陆续交房,有可能出现退房等方面的纠纷,需要各方重视并妥善处理。
第三,中外资金融机构贷款运行差异。
2005年末,上海市外资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为11.9%,同比提高1.8%。此外,近几年中外资金融机构贷款运行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一是中资金融机构贷款增幅回落,而外资金融机构贷款快速增长。二是中资金融机构贷款中长期化,而外资金融机构贷款期限结构相对合理。三是中资金融机构贷款季末冲高现象较为明显,而外资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月度间分布比较均衡。四是中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相对比较集中,而外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相对分散。同时,近期外资金融机构出现的以下两方面情况需要引起关注:一是外资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已出现明显上升迹象。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较高。
第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影响。
央行上海总部2005年12月份对部分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性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样本企业进出口继续较快增长,就业水平变化较小,升值预期较为稳定,但利润下降较为明显。尽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总体较小,一些企业也通过采取“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增加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以及增加对福费庭、保理等贸易融资方式的使用等来规避汇率风险,但也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情况:一是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二是企业对汇率避险的知识比较缺乏;三是能够为企业接受并使用的汇率避险产品较少。(杨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