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记者 李鹏)中国央行今天发布最新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的作用,但仅仅由汇率来承担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是不够的。
中国央行称,根据大国经济以内需为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要推动对外经贸、资源价格、外汇管理、劳动保障、环境补偿等制度改革,使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中国去年七月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央行称,这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逐步趋于平衡,但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大,累积时间长,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内外原因。
根据初步估算,二○○五年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指出,国际收支大额顺差既是中国经济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所出现的特征,也是中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央行报告指出,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其中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内消费增长相对较慢,国民储蓄持续大于国内投资。此外,政策和体制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际收支顺差。譬如一直延续外汇短缺时期确立的外贸“奖出限入”、资金“宽进严出”和产业“填平补齐”的管理思路和政策框架;国内资源价格未完全反映其稀缺程度,劳动保障和环境;ぶ贫炔唤∪,出口商品价格对资源、劳动和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客观上强化了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等。
中国央行还指出,二○○六年将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加快推进进出口核销、服务贸易和个人外汇管理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拓宽资金流出入渠道,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对短期外债等资金流入的统计监测,实行资金流出和流入平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