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日电 据健康报报道,由于汉族人CCR5和CXCR4等基因中存在多个新型、具有影响蛋白质结构的多态性位点,这表明汉族人与欧美白种人的艾滋病毒(HIV)抗性基因遗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方面有所不同。而这项研究成果则意味着,国外防治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对中国人(汉族)不一定有效。
这是解放军艾滋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暨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王福生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中国人群艾滋病毒(HIV)辅助受体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意义》研究中所发现的。
从1997年起,王福生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采用先进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等方法,在中国率先研究并鉴定了中国11个民族健康人群(汉、维吾尔、蒙古、藏、回、景颇、傣、瑶、普米、佤和彝族)中艾滋病毒感染的辅助受体及其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和特点,发现汉族人CCR5和CXCR4等基因中存在多个新型、具有影响蛋白质结构的多态性位点。这个结果提示,中国人对HIVR5株感染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黄显斌 唐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