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谈讲好中国故事:在看见、读懂中国的基础上创新话语
11月19日上午,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开幕。当天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的网上内容建设论坛举行。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网络文明”主题,与会嘉宾从中国叙事的“破”与“立”、中国故事的“根”与“魂”、中国发展的“时”与“势”三方面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周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感谢论坛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来报告一下我们学院在整个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创新中国话语的一些尝试。
我来自新闻教育界,在座很多都是新闻媒体的朋友,我们是一个上游和下游的关系,我向大家报告一个数字,全国现在1200多家有大学本科教育的大学里,719家有新闻传播教育,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年我们流向市场的毕业生大概超过10万人,这些人既是未来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后备军,他们现在和未来,也是我们网上内容建设的主力军。我想从学院的角度,从人才培养角度,跟各位报告一下我们的一些思考。
周勇: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成其心,中国故事的根与魂到底在哪里,立定中国大地,来厚植家国情怀,从人才培养,我们的理解是,从学生来说,有三个层次,首先要看见中国,走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最前端,感受中国社会最新鲜的气息和脉动,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是制式层面的积淀。今天是数字化时代,今天是虚拟空间非??砉愕氖贝?,很多年轻的学子,他们在虚拟世界里能找到许多自己的快乐,但他们减少了跟现实社会的连接,这是我们觉得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如果不能首先走到世间去,又何以谈中国故事呢,何以谈去寻找中国故事的根与魂呢。
周勇:第二,要在看见的基础上,读懂中国,俯仰天地,洞察世情,对社会产生深刻的认同和深厚的情感,才能立定脚根,从价值观出发,形成牢固的中国立场,这是德性层面的养成。第三个层面,在看见读懂中国的基础上创新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技能层面的训练。
周勇: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之本。人大新闻传播学科在“三全育人”总体框架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工作融合,我们把教学科研党建等全链路打通,与本学科共同体、实践界联动,打造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的思政教育“三全”模式,实现铸基培魂与经世致用的有机融通。
周勇:学院明确两个思政教育的方向,第一个要回到历史,从学院的专业历史,现实地位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红色新闻文化来培养职业的荣誉感。
周勇:新闻是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的学科,我们要回到当下,从国家社会发展的脉动中去挖掘资源,在专业能力训练中培养家国情怀?;谏鲜龅乃伎?,学院确立了一个基本模式,就是我们有两个实践的项目,是把教学科研各个方面的要素归纳其中的,“重返历史现场,走进田野课堂”,依托两个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与红色新闻文化数字记忆工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口述史工程”,把学生带到现场,进行现场教学,田野调查,国情实践的调研,来推动教学科研和思政育人的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贯通。
在做“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和红色新闻文化数字记忆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红色新闻文化确实是我们助基培魂的宝库,我们很多学生和老师,包括很多年轻的海归的教师,现在在学科发展国际化过程中,我们有大量海归教师回来,人民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单位,在新闻传播学科的单位,怎么让他们扎根中国大地写论文,搞研究,最后把这种思想传递给他们的学生,这是我们很看重的。
周勇:我们把组织学生和老师到多处红色新闻事业的旧址开展史料发掘,社会调查和现场教学的活动,这是我们在河北涉县,师生现场考察当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工作场景,在当年新闻事件的现场开展新闻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我们看到这样一些人,跨越历史的时空,他们虽然穿的没有今天那么鲜亮,但是他们的表情,他们的眼神,他们的精神状态,甚至他们的面貌,都是那么鲜活,而且那么充满朝气,一点不逊色于今天的人们。我在带他们走的时候,我跟学生们交流,你们看看,你们不见得比他们强。
周勇:我们做史料发掘、口述史记录的时候,当年村民还回忆起当年的旧事,这些年轻人给他们荒僻的村落里带来激情,带来明亮的亮丽的颜色。
周勇:我们把新闻史和新闻理论课堂放在新闻事件的发生地,我们让学生们通过口述史记录,去锻炼自己的新闻业务的技能,我们走到现场去感受当年人的情怀。我去过当年山沟里的一个窑洞,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接管很多城市,需要大量新闻管理人才、新闻报道人才,有一些速成班在山沟里,在即将坍塌的洞壁上还能看到很清晰的表扬和批评的字眼,这些对学生们来说有很深的震撼,既是一个心灵的熏陶,同时也是一个技能的训练。
周勇:去年我们为了迎接建党百年,联合了全国的10家新闻院校,我们牵头做了“重返历史现?。褐泄膊嘲倌晷挛攀乱笛案谩钡氖悠抵辈セ疃?。在座有央视的同志,感谢央视给我们提供了线上直播的一个平台。我们做了两个多小时的接力直播,我们结合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文化资源特色,按照党的百年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分别在上海、瑞金、遵义、延安、武汉、武汉、重庆、西安、西柏坡、北京等10个不同地方的空间现场进行网上视频的接力。
周勇:所有做这些节目的全是我们老师和学生,我做总导演设计节目,我们每一个接力节目都是由老师和学生完成的。这样一个形式不仅是一种课程思政的马新观的教育,也是我们很好的业务锻炼,通过业务锻炼来内嵌我们的思政教育,内嵌根与魂。
这个开放的机制,也正在吸纳更多的兄弟院校共同参与,共享成果,重返历史现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这样一个传承红色新闻文化的特色品牌,在持续地推进下去。
周勇:另外一个项目,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从历史中吸取养分的同时,也要关注当下,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好当下的正在发生的最鲜活的中国故事,它的根和魂在哪里,就是要锻炼学生们有家国的情怀,有时代的使命感。今年借助建党百年的契机,我们和其他学院的学科一起合作,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的系列调研活动,我们老师自己带着学生去到田野中,在每一个历经脱贫攻坚的832个曾经的贫困县,我们准备把它逐一的做口述史的记录,并且着眼于未来的乡村振兴,我们要做调研,做科研,为未来的乡村振兴提供我们的智慧。
周勇:孩子们在过程中,了解中国社会的伟大的变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那些紧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研究的议题,将新闻的教学和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个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启动,虽然由于疫情的影响,走走停停,但是我们还是克服困难,走了17个贫困县,累计派出学生200多人。这种田野课堂让学生们在实战中走入实践,在实践中完成实战,把专业能力锻炼和国家使命、社会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怎么样在于无声处之中助基培魂,让我们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这个时代的希望,我们的年轻人找到发现中国故事的根与魂。
我就报告到这儿,谢谢。
(根据论坛文字直播整理)
- 专题:网上内容建设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