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笔者想起了爱国学者叶恭绰先生。
叶先生生于清光绪七年,7岁能诗文,18岁应童子试,以《铁路赋》获第一名。民国时期,历任铁道部、交通部部长等职,为中国早期的交通事业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不仅如此,叶恭绰先生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是一代著名学者。而且他品德高尚,更为后人所敬仰。
1931年,他50岁生日,作为交通部长,收到的礼物,寿金很多,但他把所得捐作当时的水灾赈济。他购藏了大量文物,但不是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而是为了维护祖国文化遗产,使之不流于外国人之手。一次他重金购得稀世珍品——晋朝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真迹,慨然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
叶先生曾画竹、松各一幅,分别自题诗曰:“报国效之心似铁,论交终矢直如弦”和“不随高柳弄柔条,却伴霜松作后凋”。诗为心声,这两名诗道出叶先生赤胆忠心,刚直不阿的气节。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践踏了大半个中国。叶先生时年61岁,避难香港,是年12月8日,日本对美宣战,又攻占香港。敌人的魔爪首先伸向居住在香港的爱国文人志士,叶恭绰首当其冲被列在黑名单上。为逃脱魔掌计,他决定去重庆,便即购买了第二日的飞机票。不料,机票虽在手,在监上飞机时却被某党政要员强行占了座位,无法成行。自此叶先生便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之后,汉奸政权想利用叶恭绰的名望,要他组织文化协会,他拒绝了;继而劝他出任广东省长,他也拒绝了;又请他另立华南政府出任主席……花样百出,头衔一个比一个大,只要表示亲日,他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禄。此时,他虽然贫病相煎,又居铁蹄之下,但他宁死不从,坚贞不屈,一直坚持到第二年10月,才在友人的帮助下逃离香港,移居上海。这时南京在汪精卫汉奸政府又派人来找他,请他出山为汪伪政权效力,叶先生仍是置之不理。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台湾省被日本占领50年后归还中国,叶恭绰欣然命笔,以诗致庆:“喜从海外赴炎洲,百战功勋海底收。施郑朱蓝都莫问,且教呼酒酬唐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