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说,三个月比五场,我很累;郭跃说,一人身兼四项,我很累……来城运会比赛的大腕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字——那就是“累”!已经是国内甚至国际上顶尖高手的他们是不是需要参加面向青少年、锻炼和选拔后备人才的城运会?城运会究竟锻炼了谁,究竟应该锻炼谁?
郭跃一人身兼四项,预赛、半决赛、决赛……忙得连轴转,累到最后在自己的强项女单上止步半决赛。问她收获了什么,想了半天,她摇摇头。对名将而言,胜了,对其本人而言只是多一枚无足轻重的金牌,负了,却可能引发出方方面面的问题。他们不堪承受之重的时候,他们所在的队,所在的项目,却不知还有多少需要锻炼的年轻小将连一个参赛名额都拿不到,巴巴地等待着参赛机会。所以一场热热闹闹的城运会下来,名将说,没收获;教头说没苗子;选手说没机会。
我们不禁要问,办城运会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挖掘优秀的苗子?为了实现这一初衷,组委会好几届前就取消了奖牌榜、总分榜,三令五申不准攀比。但私底下,各代表团一直较着劲,小算盘拨得哗啦拉响,有些代表团一块金牌的奖励达到二十五万,不惜出重金临时请来雇佣军,有些代表团眼看成绩喜人,忙不迭地宣布要调高金牌预期。
如果真要贯彻城运会的办赛宗旨,大可以多派些小选手参加,而不该把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名将当成金牌机器,身兼多项拼死拼活地扛;如果真不计较奖牌,只为锻炼队伍,也大不必从其他省市引进一些名将让自己增加底气;如果真为了锻炼选手,根本不会日思夜想着金牌进账。(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