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朋友的安排,有缘观看了台湾知名歌星蔡琴的演唱会,空间极大的台北市国际会议中心座无虚席,在表演艺术市场低迷的台湾,这场演唱会的票房成绩真是特别好,尤其这还是蔡琴“不了情”经典老歌演唱会的台北加演场,还能开出这样的票房成绩,格外亮眼。不过,蔡琴安排的歌曲更令人感触良多,艺术、表演固然需要用心、有才气的工作者,大环境的繁华、多元文化的刺激与人们对闲情逸致的心理需要,更是孕育的重要条件。
蔡琴这一回的巡回演唱会走遍北京、南京、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广州、成都、重庆、加拿大多伦多、南通、深圳、苏州、澳洲悉尼、马来西亚、美国洛杉矶、旧金山与休斯顿等重要华人城市或许多华人居住的城市,场场都满,所以才有前几天在台北的两场加演。蔡琴本人演唱功力不在话下,音质与情绪的掌控在华人女歌星界当然都是一流,整场演唱会舞台不只突现主题,更利用电脑视讯的演出,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难怪处处受好评。
重点是,这是一场有主题的演唱会,蔡琴因着她对国语歌坛的高度热爱,希望为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华人的流行音乐留下记录,竟也不小心为这一段历史每个城市的兴衰繁华留下了评价。
在华人社会里要称得上“经典”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当代传唱于不同华人社会间、不受地域限制,该是最必要条件。然后呢?历经时间淘洗还能流传,让不同世代的人也接受、传唱,这也该是必要条件。最后,它应该在流行歌曲史上有独特的曲艺地位,对下一代的曲风产生影响。
就这样,蔡琴选择了上世纪30与40年代的上海、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与七八十年代的台北。
每个时代、每个城市当然随时都有不错的歌曲,但蔡琴的选择反映了历史上文化、艺术最常见的现象,总有一段时期、在某个地方艺术文化特别灿烂,大师、经典共聚一处,这不是巧合,灿烂的时代必有环境的条件配合。
上世纪30与40年代的上海、50与60年代的香港、70与80年代的台北有一些共同的特色,经济历经一段成长累积,涵养了一批富豪阶级与大量的中产阶级,生活无虞而有闲情逸致追求心灵满足;外来各种文化进入,开拓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各种想像可能;对外不排斥,反而可以将外来文化转换为城市居民能接受的一部分。于是创造了经典。
不论在流行界或精致文化界,这些条件都非常重要。
演唱会后和蔡琴谈起我们曾共有的经典,我有感动更有感慨,担心那个曾经孕育台北灿烂的文化环境──繁荣、闲逸、开放与接纳,正在流逝中,如果下一批经典没有了台北的声音,我们这一代要负最大的责任。这或许正是蔡琴抢救这些经典歌曲的缘由吧。(陈凤馨 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