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8年最后一天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的座谈会上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六点看法。台湾各界高度关注。2日出版的《中国时报》刊发邵宗海文章说,由于涉及中共未来几年对台政策的定调,加上与过去的对台政策主张稍有不同,因此值得予以解析。
文章摘录如下:
胡锦涛的六点看法中,虽不脱过去对台政策的基调,但也隐含了许多过去未曾表示过的突破与善意,这可分成下列五点来说明。
一,“一中原则”三阶段论的重新调整。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用以取代“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说法,具有相当的意义。其实“胡四点”已说明“两岸目前尚未统一”的事实,但这次又特别点出是“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实在值得台北关注。
二,两岸之间有关“台湾的政治定位”将有新的说法。胡锦涛在谈到两岸可协商“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看法时,特别提到“为有利于两岸谈判,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探讨”。这个“政治关系”到底会赋予两岸谈判时什么样的政治定位?这对台北来说殊值注意。
三,对民进党刻意放宽与其接触的条件。过去北京对台湾政党喊话,都是说“愿与支持一中原则的政党进行交流”。但是这次不仅特别点名民进党,而且条件也说明“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北京就愿正面回应,没有再强调必须支持“一中原则”,可以看出北京的立场开始调整。更重要的是,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也没有“台独”结局的预设立场,民进党今后是否只强调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而不再诉求“台湾独立”为唯一选项,也是外界可观察的重点。
四,是北京对两岸共同参与国际空间的可行性画出底线。那就是在不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北京希望通过两岸协商做合理安排。而且胡也了解到需要两岸“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如果在这认知下,台北也不再在“国家主体”的国际组织上进行参与,那么今年五月的WHA将是北京对台不再杯葛的指标。
五,两岸的交流将循建构主义来建立机制与架构。譬如说:胡提到要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合作机制”,都与台北的建议有交集。特别是“和平协议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签署,更是台湾朝野所期待。因此,未来两岸之间的交流显然将循建构主义来架设机制。(注:作者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所教授兼所长)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