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日电 曾为台湾电影留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重要经典作品的名导演杨德昌,于美国时间六月二十九日因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台湾《联合晚报》2日社论指出,杨德昌过世,进一步为台湾电影的命运写下残酷批注。原文摘录如下:
导演杨德昌走了,台湾的新电影时代也走了!对杨德昌的过世,这似乎是最好的脚注。台湾电影沈寂了多年,可以说已经欲振乏力。只不过很不幸地,杨德昌过世,进一步为台湾电影的命运写下残酷批注。
1980年代,台湾电影充满活力与希望。从杨德昌的《海滩的一天》开始,还有同时代的侯孝贤、万仁等导演,一部又一部台湾电影在国外影展不断获奖。不看“国片”的大学生,开始走进电影院看台湾导演拍的电影,讨论杨德昌、侯孝贤、万仁等新锐导演拍的电影。但“国片”的制片环境不佳,上片管道有限,这些存在了几十年的老问题没能解决,带领台湾新电影浪潮的杨德昌,最终仍得将他晚年的颠峰之作《一一》,拿来作为抗议台湾电影环境的祭品。台湾观众过去无缘看到这部令国外评审惊艳的电影,也许因为杨德昌过世,这些作品会重新陆续在电视、电影院上演,但又如何呢?
从电影院到录像带,再到光盘,接着又转变到网络世界的YouTube影音分享网站,电影的本质也许没有改变,仍旧需要导演、剧本、演员等,但科技的进步多了更多计算机合成的技术。电影制作环境有没有改变?是资本和技术越来越集中,才可能有好电影,还是小本制作也可能有惊艳之作?台湾电影工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为盗拷所苦,来到了网络时代,这问题会更难解,还是有新的契机?这么说吧,杨德昌走了,还会有后进的年轻导演为台湾电影继续接棒努力,但台湾电影要能起死回生,是靠“政府”的扶植,还是寄望网络世界的新技术、新环境,能够让这些年轻导演突破现有的限制?这才是值得观察之处。
1980年代那个充满热情和希望,台湾新电影年代真的是过去了。其实,那不只是台湾新电影的年代,除了经济起飞,民歌和新文学运动也几乎同时在那个时代出现。让人遗憾地,台湾电影没有因为那个年代而趁势崛起,如同民歌清流让台湾执华语流行歌的牛耳一般。杨德昌导演走了,台湾新电影走了,那个年代走了。台湾的优秀导演还会继续在世界影坛得奖,继续发光发热,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台湾电影的契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