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一日电 题:台海和平有成 发展大势沛然
记者 董会峰
倘若用一个字来形容六十年来的两岸关系,非“和”莫属。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六十年来的两岸关系,堪谓“和平有成 、大势沛然”。
六十年来,台海风云变幻、波翻浪卷,“统”一直是目标,“和”始终是主线。关乎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及亚太区域稳定的两岸关系,历经“零和”、“冷和”、“和解”、“维和”(反遏“台独”),终于去年实现历史性转折,阔步迈入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轨道。
今日两岸之“和”,来之极其不易。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曾经蒙羞遭难,台海两岸的吾国吾民,对于列强欺凌、割让宝岛等有着刻骨铭心的痛,亦为抗击外侮、光复台湾付出无数鲜活的生命;一九四九年以降,两岸同胞又在颇长的一段时间里,饱受咫尺天涯、骨肉分离的煎熬,那一弯浅浅的海峡,成为于右任、余光中笔下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六十年间,台�;狗⑸我耘谡健⒀菹拔卣鞯木挛;�,以及“台独”分裂势力蓄意挑衅引发的凶险。如此“历练”,更显“和”之可贵,之弥足珍惜。
今日两岸之“和”,体现于新中国六十年庆典�!笆弧鄙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天安门城楼上表示,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群众游行之“锦绣中华”方阵,“压轴”的宝岛台湾彩车,车身虽没有了十年前的大字标语,但以组画、彩虹桥造型、民族音乐等,巧妙传达了和平发展的信息,展现了两岸割不断的血脉渊源,两岸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的共同期盼。
今日两岸之“和”,是历经一甲子艰辛探索,新世纪、新起点上的“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丰富的内涵特质:
——时“和”岁丰。最近一年来,两岸良性互动增多,两会商谈富有成果,“三通”付诸实现,交流持续扩大,和平发展俨然已成为海峡两岸的民意主流。当此两岸关系改善,中华民族苦尽甘来、以巍然身姿重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之际,海内外中华儿女躬逢其盛、与有荣焉。
——“和”风细雨。六十年来,中南海的对台方针历经三次重大调整,展现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品质。当下,北京高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旗,涉台政策“以人为本”,更务实、更细腻,所推出的一系列惠及台胞、造福两岸的举措,仿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拉近两岸人民的“心距”。
——“和”而不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两岸发展之路不同,然同文同宗、数缘相通,加之你来我往、共同利益增多,决定了中华民族是最大公约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对话的基石。只要双方增进互信,加强协商,化异求同,就一定能逐步破解难题,共创和平、共促稳定、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和”衷共济。去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今年的台湾“八八水灾”,两岸各界发挥大爱、踊跃赈灾,均创下有史以来自身捐助之外的最大宗。两岸同胞的血脉情怀,于斯展现无遗,而这正是两岸关系向前的蓬勃动力所在。
——“和”气生财。两岸告别对抗,减少内耗,产生“和平红利”;业界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一起赚世界的钱,何乐而不为?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倍瘢桨豆叵堤ど险�,和平发展的大势,沛然莫之能御,但并不意味着从此一路坦途。诚如大陆对台问题专家所言,两岸关系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需要两岸双方增进互信,排除各种干扰,厚植共同利益,抓住下一个六十年的关键期,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祖国的完全统一。(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