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吃饭难”到如今“吃特色”——中国餐饮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走过了跨越性的30年,在行业规模、企业水平、社会影响和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54.8亿到超万亿:“吃喝”成为大产业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前夕,全国餐饮业的经营网点不足12万个,员工104.4万人,零售额54.8亿元。之后,占据市场主体的国营和供销系统的餐饮企业,推行以多种形式经营承包制为主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提成工资和浮动定价逐步推行,人员培训力度不断加强,中国烹饪也开始走出国门,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自1991年以来,全国餐饮业零售额每年增幅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06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分析显示,2007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累计实现12352亿元,同比增长19.4%,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其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3.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6%。中国烹饪协会预计2010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
我国餐饮业在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行业总体规模日益扩大,拉动消费、繁荣市场、安置就业和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突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和加强。
三大动力助推餐饮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发布的《2008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三大动力推动了中国餐饮业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为餐饮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拉动餐饮业投资的增长,民营和外资资本的进入,为餐饮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外资和国际品牌的进入促进餐饮业的进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他们凭借成功经验、雄厚资本等优势占领中国市场,在发展模式、技术开发和标准化运作等方面也为中餐连锁发展提供示范。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消费观念转变为餐饮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餐饮消费从家庭到社会的转变,推动餐饮市场的发展进程;从一般消费到品牌消费的转变,拓展餐饮连锁的发展空间。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更愿意外出就餐,家庭消费已成为餐饮消费的主流。特别是品牌消费渐成时尚,在家庭聚会、婚寿宴请、社交往来时,人们更愿意选择就餐环境好、服务水平高、品牌知名度强的餐饮企业。
个性化消费特点日趋明显
经历30年的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中国餐饮业发展已经进入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和行业发展产业化的新阶段。
餐饮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改革开放前夕相比,我国餐饮业年营业额规模增加1万亿元以上,经营网点增加400多万个,从业人员增加近2000万人。同时,我国人均年餐饮支出额已经达到800元,居民餐饮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投入持续增加,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目前我国餐饮业网点中,国有经济比重越来越少,以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济的比例已占到95%以上,成为行业主体。
大众化消费成为市场主体,个性化和细分化趋势增强。我国餐饮业的经营重心面向家庭、个人和工薪阶层消费为主,个性化、选择性和理性化消费特点日趋明显,健康美食和绿色餐饮已成为时尚。
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行业地位得到明显加强。海外餐饮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各大品牌应有尽有,丰富了我国餐饮市场,同时也对国内企业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中外合资、兼并重组、海外融资与上市的势头增强。(雷敏)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