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部的汉中市宁强县,在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再加上余震影响,目前中小学尚未复课。随着高考临近,宁强县一中为高三年级1100多名学生建立了帐篷校舍,供他们学习、住宿。由于帐篷闷热,很多课程只能放到帐篷外上,学生们顶着烈日依然认真学习,抓紧时间备战高考。(5月29日《新华网》)
看了太多关于灾区的悲惨图片,心情总是悲伤的、压抑的,感伤与无奈会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但看到学生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旧认真学习,我感到的却是人对于美好、对于未来、对于人生的追求。人类的发展充满灾难与悲伤,但人们总是可以走出悲伤,总是可以找到生活的希望。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希望、前途、未来的憧憬,这种追求、憧憬永远不会停歇和凋零,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即使是在汶川大地震这样巨大的灾难面前。
我们不能一直处于无边的悲伤之中。虽然,惨烈的地震夺去了数万鲜活的生命,冰凉的苦痛需要灾区群众用漫长的时间去接受与消化,但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那些因为灾难而改变生活轨迹的人们,可以将缅怀留在心底,可以将记忆储藏于心底,但不能够放弃生活的热情,不能够在悲伤中难以自拔。这种低沉的生活态度,是逝者所不愿看到的,是社会所不愿看到的。生活总该充满希望与阳光,这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让悲伤者走出悲伤,需要全社会的细心呵护。地震带来的损害是双重的,既有物质上的毁灭,也有心灵上的冲击。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灾区群众缺乏立刻振作的物质条件和心理准备,他们需要外来的关心和关怀,需要外界的救援和帮助。在灾情发生后,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的有力指挥,看到了强大中国的无穷力量,看到了志愿精神的光辉闪耀。这些因爱和责任涌向灾区的救援,就是帮助灾区群众走出悲伤的细心呵护。只要灾区群众还有困难不能解决,这种呵护就不能停止。
让悲伤者走出悲伤,更需要他们坚持人生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期待与目标,每一个人都在以一生的旅程去实现这个期待,追求这个目标。因为有追求,才会有强烈的信念,才会有战胜悲伤,好好生活的勇气。因为有追求,才能够在逆境中重生,寻找通向幸福的方向,获得向前行走的力量。这个追求未必宏大,未必崇高,只要它真切存在于悲伤者的心中,就会激发他们的生活活力,在艰难的处境中绽放生命的美好。就像,烈日下那些苦读的学生一样,看到他们,你感到的不是悲伤,而是力量,年轻向上的力量。即使,其背景是帐篷学校,是地震后的废墟。
我们一直期待和坚信,大灾面前一定有大爱,大灾之中一定有新生。有大爱,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人心可以因人性而共通;有新生,是因为人的内心总有追求,这种生命的追求是本能的,是永远不会停歇的。在灾难发生之后,生活总要继续,也总能继续,继续的内在力量源泉,就是人们生生不息的生命追求。(李劭强)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