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南方人物周刊》报道,安徽省原卫生厅副厅长尚军“以色谋权”的桃色事件,经过记者赴安徽阜阳、安庆实地采访调查后证实,这是一起无确凿证据情况下被夸大了的新闻。
尚军案发后,其特殊的升迁经历,顿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由于其与早已落马的前安徽省的两位高官关系密切,由此导致各种传言和猜测纷至沓来。今年8月,某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声有色的长篇纪实报道,披露了尚军“以色谋升”的诸多细节与过程。这篇长篇纪实报道,先后被数家媒体转载或引用,进而被全国众多都市类报纸转载传播,更促使尚军的“桃色”事件不断升温,以至于还派生出许多新的版本。
尚军果真是一个“以色谋权”、靠“性贿赂”一路升迁的女人吗?为了求证这个事实,《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亲赴安徽阜阳、安庆实地进行采访调查,得出的结论却与“桃色”新闻大相径庭。沿着记者实地调查的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尚军从副科到副厅一路升迁的轨迹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以色谋升”的动机和过程,更多的有关“桃色”新闻的版本,都是一些外界的传说和猜测。
尽管目前我们还不能对事实作最后判断,但透视《南方人物周刊》列举出的事实,有关尚军的“桃色”新闻的诸多细节,的确令人怀疑。既然值得怀疑,就有理由剖析一下,为何女贪官的“桃色”新闻会被放大?为什么媒体及公众会对这样的新闻津津乐道?
在笔者看来,原因无非有两个:其一是受思维定式的左右。比如尚军的迅速升迁,在许多人看来依然是一个谜:一个初中生,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巨额的金钱,仕途何以能一路绿灯?除了出卖色相,她哪有官场上“左右逢源”、“三级跳”的资本?其二是媒体的推波助澜。如今对读者来说,揪出贪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况且尚军相对于大贪官,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既然贪得平淡无奇,自然就得挖掘其他“看点”,而女贪官的“看点“,恰恰就在于其是否靠“性交易”、“性贿赂”上。于是乎,尚军一夜之间坐上了继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三湘女巨贪蒋艳萍、深圳罗湖区原公安局局长安惠君之后,“桃色”新闻的第四把交椅。
尚军的落马实在可悲可叹,原本美好的仕途因贪被拦腰斩断,而其沸沸扬扬的“桃色”新闻,又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遭遇到如此的结果,恐怕是尚军所没有想到的。据报道,尚军这段经历,让她的家人也备感羞耻和痛苦。在有关报刊到达安徽太和县后,她的亲属将其收购一空,但传言依旧,这些报刊的复印件还在悄悄流传。来看,人言可畏决非虚言。
贪官虽可恨,却也不能成为给贪官包装诸多“莫须有”的理由。法制社会,讲究的就是尊重事实、尊重法律、尊重人格,任何虚妄的猜测或推断,都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会误导广大读者的。所以,笔者以为,鉴于类似尚军这种比较敏感的案件惹出的诸多是是非非,有关部门还是应当及时公开一些案情信息,做出一些权威的解释。否则,任由一些不实传言流行,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对公众来说也是一个不实事求是的态度。(据中国青年报;水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