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托市”仍效微
今年年初,为了缓解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博弈的僵持局面,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包括金融支持、降低房地产交易成本、完善公积金贷款和贴息办法、推行外地人购房入户、改善住房供应体系等在内的政策,试图拉动住房消费。市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调整为50万元。市政府还向银行提出建议,对普通住宅个人贷款按揭成数提高到八成,对购置二三套自用的普通住宅,也采取同等政策。市政府还向银行提出,在保证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对在建普通住宅楼盘要优先贷款,防止出现烂尾楼现象,尽量避免开发企业因为资金问题不能按期交房而出现退房。市政府调整了契税缴纳时间,规定只要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并登记备案,就可缴纳契税并取得完税凭证。杭州市还确定了钱江新城等三块区域,试点实行“外地人购房入户”。
与此同时,沪杭磁悬浮列车即将开工建设的利好消息也给杭州楼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杭州市抓住这一时机推出了“工作在上海,住在杭州”的一系列宣传。近段时间,杭州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到香港、上海,吸引资金进入杭州房地产市场。
日前,杭州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尽管在地方政府的能力范围内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这些政策和活动的效应发挥尚需一段时间。
杭州楼市将走向何方
目前,深圳、北京楼市都在涨价,深圳还出现了有房不卖的“惜售”现象。对此,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认为,杭州乃至浙江,目前的局面正是连续多年过热的必然结果,需要一段周期来消化,让市场回归理性。
据分析,杭州市场之所以和全国普涨局面出现较大差异,业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 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发育较早,市场购买力已经较早地被预支了,市场已经在地方政府反复的调控、梳理下逐渐走向理性。
第二, 在前几年的房产热中,北京、深圳等地的城市竞争力并未在房价上得到充分体现,这一轮属于“补涨”。上海楼价尽管在去年出现了下挫,是属于信心下滑所带来的不够理性的大起大落,随着市场逐步趋于理性,上海楼市既不会象前几年那样狂热猛涨,也不会象去年那样一下子猛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有大量的境外资金开始进入杭州这个正处于房产低谷的城市。如华润和新鸿基、嘉里建设在杭州都投下巨资打造品牌项目,太古地产也瞄准了杭州市场,将杭州乃至浙江作为新的投资重点。近日,新加坡地产大鳄凯德置地联手嘉士林私人有限公司,以56201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得2006年杭州推出的首块住宅用地。戴德梁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们凭借国际化的专业经验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杭州的住宅市场将在调控作用下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商业地产将成为未来杭州楼市新的热点。(方益波)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