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9日电 据《新京报》报道,8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金融论坛暨金融EMBA咨询会”上演讲时表示,货币错配是汇率制度改革后风险的主要来源。
面临货币错配风险
货币错配风险,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政府、企业、银行或家庭)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了不同的货币来计值,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会受到影响的情况。
李扬指出,中国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截至2004年底,中国居民持有的外币资产(约9000亿美元)占M2的比重已达27%,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外债余额在2004年底已经高达2285.96亿美元的现实,货币错配矛盾显然更为突出。
推动利率掉期业务发展
面对风险,李扬认为,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和宏观调控机制显得至关重要。在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一系列配套的政策相继出台,例如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增加外汇市场询价交易方式和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增加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交易等。
他指出,在推动开展货币掉期业务的过程中,应该推动利率掉期业务的发展,这也相应地要求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记者 庄士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