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没有人否认,今年早些时候国民党主席连战以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登陆之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台湾政坛长时期存在的“恐中拒共”以及动辄给政治对手戴“红帽子”的惯性思维和攻击手段。不管其后如何发展,连宋登陆的积极作为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这也就使台湾政治,包括朝野之间的博弈和互动,增加了“中国概念股”的成份。政治光谱的任何一个区块,无论是台联党,还是新党,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与亲民党,都无一例外地充分借助和调动“中国概念股”的因素,为扩张政治版图而不遗余力加以运用。
“台联党”在思考调整策略
最近,一贯主张“台独”的“台联党”和一贯主张和平统一的新党,在运用“中国概念股”方面就有迥然不同的表现。
“台联党”政策会执行长、台湾“陆委会咨询委员”李先仁,在该党的一个内部会议上提交议案,希望大家讨论能否就两岸议题形成新的论述,以便扭转“台联党”在两岸关系中日益被动和被边缘化的窘境。
据说,与会者发言踊跃,赞成者众。该党主席苏进强次日还专门举行记者会,阐述台联党接触大陆的“三不政策”,表明“台联党不是一块敲不开的花冈石”,云云。人们发现,“台联党”所谓的“不排除、不封闭、不主动”的立场,以及苏进强、李先仁的表态,虽然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无可奈何之下的举动。
后来,这些比较务实的言论和态度遭到“独”派大老的强烈质疑,更使李登辉勃然大怒,他要求李先仁提出辞呈以示负责。这是“中国概念股”在“台独”基本教义派内部的初步发酵。
新党组团访问大陆,定位为“民族之旅”,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相呼应,而访问行程的安排和连宋登陆相仿。新党正式登陆以及北京的高规格礼遇,固然在外界预料之中,但“台联党”不得不炒作“中国概念股”,却是值得解读的政治现象。
两岸积极互动大势不可逆转
一些观察评论指出,“台联党”之所以有此突兀的策略变化,并不全然是政治炒作,而是因为今年“任务型国大”通过“单一选区制”之后,“台联党”过往只是锁定“台独”立场选民的做法已变得不合时宜。如果不对立场和策略做一些调整,那就无法保住既有的地盘,在下届“立委”选举中“必输无疑”。
因此,他们觉得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步向中间路线调整,争取中间选民改变对“台联党”的看法。由于不少中间选民都在大陆投资经商,“台联党”囿于自身立场几乎无法踏足大陆和港澳地区,所以这是一种政治困境。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和调适,“台联党”的泡沫化将是难以避免的。
“中国概念股”居然也能够成为“台独”政治势力扭转困局的武器,在过去是难以想像的。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一向遭遇“台联党”猛烈抨击的民进党,对此感到愕然。这说明“台联党”今次的政治急转弯,超出了一般的政治逻辑和政治想像。它在另一个侧面证实,“中国概念股”被炒作和借用的价值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还会被不断演绎,它将继续是影响台湾政治的主要因素之一。
连坚持“台独”立场的政治势力都不得不“务实面对”两岸关系,思考与大陆接触的各种可能性,这一事实所透露的积极信息是,尽管两岸政治整合的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未必能够成熟,但在其他领域扩大互动和交流的大势已经形成。无论执政当局如何紧缩政策,这个方向已经不可逆转。
民进党政策开始紧缩
人们也注意到,民进党“政府”即将推出的“国家安全报告”,也投射出对“中国概念股”的刻意炒作。与“台联党”政治急转弯不同的是,民进党的“国家安全报告”进一步呼应了五角大楼的中国军力报告以及“中国威胁论”。
中国的崛起被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构成威胁,而台海安全是美日安保条约中的共同战略范围。为了进一步抗拒北京对台政策的调整和部署,民进党正在两岸关系方面收紧政策,甚至后退。这是“中国概念股”在台湾政坛的另一种效应。
诚如台湾前“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所言,台湾朝野政治势力在思考两岸关系议题时,有些人基于使命感,有些人基于责任感,有些人基于意识形态,乃至于相互攻防,政治算计,构成了台湾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挑战。这个观点足以成为观察“中国概念股”现象时的一个佐证和补充。
经常发表高见的有关“北京人士”认为,“台联党”和陈水扁、李登辉一样不可信。所谓愿意到大陆来进行政党接触,必然是搞小动作而已,只是技术面上的“放空气”。窃以为,尽管“台联党”不可信,但他们开始乐此不疲的借用和炒作,其实是对北京实事求是政策的一种正面回应。这才是值得一提、值得强调的深层意义。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陈子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