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多年来,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在“围堵”(contain)和“接触”(engage)之间摇摆不定。
无论是鹰派主张的“围堵中国”或鸽派主张的“与中国接触”,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换言之,如果“围堵中国”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政府就会选择“围堵”;反之,就会选择“接触”。而更多的情况,是既围堵又接触,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在尼克松访华之前,美国是全面围堵中国的;在那之后,是逐步减少围堵的同时慢慢加强接触。到了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期间,当时的国防部长佩里才提出了“要同中国接触,而不是围堵”的政策。从此之后,美国对华政策基本是“接触”多于“围堵”。
最近,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新加坡访问期间,再次重申美国从未有遏制(围堵)中国的概念。
事实上,以中国现在的国力,以及中美之间千丝万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美国即使想遏制或围堵中国,也办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接触中国”自然比“围堵中国”更加符合美国利益。
利伯曼参议员和亚历山大参议员联合提出“2005美中文化接触法案”,显然是很有远见的。如果这个法案最终获得通过,那肯定有助于加强美国人民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等等方面的认识,让美国人能更好的认识中国,进而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此外,由于这个法案的八大计划中,还包括了好几项交流计划,例如中学毕业生交流计划、两国学者交流计划等,因此除了能加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也能加强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美中这两大强国,能通过交流和对话而做到“心灵相通”,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来源: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作者:张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