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四日电(记者 刘育英 王彤)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刚刚闭幕,一场由经济学家参与的解读“两会”活动就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热烈地举行。围绕和谐社会、宏观调控、三农问题这些关键词,学者们展开热烈讨论,从学术的角度给予评价和建议。
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作为参会的政协委员,首先发表参会感受。他说,今年两会代表们争论不多。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的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等方面,委员们非常认同政府的提法和判断,虽有补充,但未产生激烈交锋。而在去年,关于宏观经济是否过热、如何调控宏观经济,代表之间存在很大的争议。林毅夫总结道,“与去年相比,今年‘西线无战事’”。
学者们对两会的另一大感受是:中国正在走向成熟。宋国青教授和陈平教授都表示,这次领导人的交接班顺利,更加程序化、制度化。政治平稳,经济无大起大落,国家大政方针有延续性,这是经济平稳的基础。
中国走向成熟的另一表现是对宏观经济的掌控。去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通货膨胀、出口等指标表现良好,避免了世界所恐慌的“硬刹车”。二00三年SARS期间,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GDP将受影响,但事实表明,中国的经济仍然平稳增长。中国模式获世界普遍赞誉。陈平教授形象地表述,“中国的韧性和再生能力超乎想象”。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学者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他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善良的愿望”,若要达到这愿望,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对积弊,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例如,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如果只下猛药,而不能解决县乡一级的利益机制问题,则会产生新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