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哈萨克斯坦大草原白雪茫茫,冰雪覆盖的道路上过往车辆小心翼翼地行驶着。2月10日,记者随中哈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组来到距中哈边界口岸阿拉山口180公里处的乌恰拉尔市中国施工队总部,用5天的时间踏访了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的所有施工工地,最后到达阿塔苏零公里标志处。
乌恰拉尔是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偏远小城,中哈管道中方建设总指挥部设于市中心的一栋灰色三层小楼。适逢春节,简陋的办公楼被五颜六色的彩旗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红灯笼装点出一派喜庆气氛。负责前线施工的中方总指挥张志宏的办公室和宿舍连成一体,中间只有一层薄薄的木板隔断。办公室内没有一部有线电话,手机信号又受到区域限制。张志宏说,这里的许多业务骨干都是从其他项目直接调过来的,有的员工已两三年没有与家人共度春节了。指挥部唯一一部卫星电话已送到施工工地的最前沿,让那里的员工在春节期间能够向家人拜年、问安。据了解,张志宏一家三口分居三地,三年内与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今年他本来有机会回家过年,订好的机票一延再延,最终还是决定与工人们一起过年。记者看到,尽管是大年初二,但工人们仍在材料场冒着刺骨的寒风装卸油管。
次日,记者踏上开往阿塔苏的列车,进入哈方承建的地段。在距美丽的巴尔喀什湖不远的一个只有1100人的村庄,驻扎着哈方承包商分部,他们负责建设通过这里的大约50公里的管道。哈方承包商介绍说,眼下这里气温已降至零下35摄氏度,冻土层已接近地下4米的深度。因此,必须先用炸药将冻土层炸开,然后再用挖掘机挖取土石方。我们站在距施工现场大约500米的地方观看爆破作业。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连串的爆破声长时间地回响在寂静的旷野上,长约400米的雪封大地瞬间已变成高高凸起的黑色土垄,与白雪皑皑的大地形成鲜明的对照。
建设者们战严寒、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来访者。14日清晨,我们来到中哈石油管道起点——阿塔苏零公里标志处,这里是中哈管道哈方总指挥部。数十辆移动宿营车、餐厅、工程建设指挥中心等整齐地排列开来。为了加快建设进度,中、哈双方都采取了在营地将两根或三根油管焊接后运到工地现场的做法。焊工们穿着厚厚的毡靴,站在冰冷的大地上,光芒四射的焊花是他们心血的结晶。
去年9月28日,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正式破土动工。该管线全长约970公里,投资额近7亿美元,计划今年12月竣工。第一期工程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以后有望逐步提高到年输油2000万吨。中方负责修建其中的376公里,从终点阿拉山口向西铺设;哈方负责其余的近600公里,从阿塔苏零公里处向东铺设,双方最终实现对接。
中哈石油管线建设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施工条件恶劣的多重考验,不仅历时两个冬季,还要跨越沼泽地、穿越河流和交通要道等难度较大的施工地段。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中哈石油管道建设进程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尽管条件艰苦,但中哈双方的承包商们均表示要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中哈承包商们在施工中展现的通力合作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豪情,让人们深信这条输油管道必将成为连接中哈人民友谊的纽带,成为密切两国务实合作的桥梁。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