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七日电题:京人馋粥年香渐浓
中新社记者沈嘉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即使这首老北京民谣的其余部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已被这座城市的现代居民遗忘,腊月初八喝粥的习俗依然至今代代相承。
今日,雍和宫僧人晨起在殿上诵经以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日,并熬粥共食。至九时大门甫一开启,便有僧人将一桶桶熬好的腊八粥抬至天王殿院内,舍粥与上千市民。排队领粥的市民中既有耋耄老者,又有幼齿孩童,既有守候多时的信众,也有路遇偶得的行人。
商家的热忱更不遑多让。家乐福、美廉美等大型连锁超市早已布下“腊八阵”,摆在显眼位置的腊八米桶中朱玉满堆,成品米袋内活色生香。老舍先生在这种用各种米、豆、干果熬成的粥面前也曾慨叹: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不过,这个昔日“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已被现代人对效率的欲望征服。对“速食”一代人来说,这种免去琐碎细节的口福之享自是最受欢迎。下午五时,华联超市内近千斤的腊八米已告售罄。
此时,准备搭乘学生专列返回哈尔滨的王颖慧挑了两只八宝粥罐头,准备今晚和同乡一道分享。而像刘志学这样能全家齐聚桌旁品粥的北京孩子也不少。家里人各一碗,嘴贴在碗边,一阵“朵朵”的吮吸声,便和着欢声笑语将腊八粥的浓香吞下肚去。
在作家冯骥才看来,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一共三十八天,人们的理想愿望、精神情感、审美习惯,被强烈发挥、放大到“年”上,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民间的文化盛典。而中国百姓最伟大的创造正是“对年的情结”、对生活的崇拜。也正因如此,国人过年的境界自然非同寻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