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7日电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的文章,纪念中国核工业创建五十周年。文章说,中国核工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来没有发生过危害环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的核事故,没有发生大的放射性泄漏。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核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具有比较齐全的核安全法规,并拥有完善的设施和手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发展我国民族核电事业的重要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让全国人民放心。
文章说,核工业是构筑我国大国地位的基石,是支撑民族自立的脊梁,是我国高新科技崛起的标志。核工业辉煌的50年,前后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两个25年:前25年属于第一次创业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成功研制了“两弹一艇”,后25年则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顺利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等一批核电站,基本完成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转移。
文章指出,我国核工业第一次创业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基本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研制成功了“两弹一艇”。这个体系从核基础研究、核地质、铀矿冶、铀浓缩、核燃料元件、乏燃料后处理,到核电、军用核动力、军用核材料,以及科研试验、设计、核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样一个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核武器的研制,保持了我国的核威慑能力,为核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体现了核工业集团在我国核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和整体优势。核工业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都深深感到自身肩负责任的重大。
我国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建立和“两弹一艇”的伟大成就,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实现了实质性的飞跃,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真正的发言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支撑起了民族自立的脊梁;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新中国科技崛起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文章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核工业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由过去的“立足于大打、早打,准备打核战争”的方针调整为“保军转民,军民结合”,把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以核电为重点,开始了核工业的“第二次创业”。
在党中央关于发展我国民族核电战略决策的指引下,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于1991年12月15日实现首次并网发电,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被中央领导誉之为“国之光荣”。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至今,我国已在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等三大核电基地建设了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目前,我国的核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29%,而且这个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文章称,当前,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了浙江三门一期、广东岭澳扩建两个核电工程项目,各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随后,国家又同意启动秦山二期两台6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扩建工程和广东阳江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建设项目。到202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将要占到4%,核电投运规模将力争达到4000万千瓦,并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先进核电品牌。那么,在2005至2015年期间,我国将需要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核工业战线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