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在上海召开的“风云二号C星在轨测试评审总结会”上传出信息:中国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C星,经过3个月的在轨测试,各方面的运作性能稳定,不仅使得中国的天气预报更趋准确,而且,也能为气候多变的印度洋国家提供更多的气象信息。
风云二号C星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总指挥徐博明说,这颗卫星自去年10月19日成功发射后,按计划实现了定点,并于去年10月29日发回首幅可见光云图,3个月的在轨测试中,卫星5个通道图像获取功能全部实现,也解决了过去在风云二号A星和B星上出现的“卫星在地球阴影下不能正常工作”的“病休问题”。
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中国气象局立即向海啸受灾国发出通函,表示中国愿发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检测、预警及评估作用,为海啸灾区各国防灾、减灾和灾难救助提供科学依据,并向灾区各国提供气象设备支持。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许健民院士表示,风云二号C星能担当起印度洋区域气候观测的重任。他说,风云二号C星定点于赤道36000公里上空,它的“眼睛”盯着以东经105度赤道上空为中心的地球表面三分之一区域,风云二号C星有5个观测通道,观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云图,并可收集气象、水文、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
风云二号C星每一秒钟可向地面传送14兆的数据,经过位于北京的接收站接收并处理后,形成高分辨率的数字展宽云图,再传回到风云二号C星,通过卫星发向国内外、包括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家的气象接收站。
许健民院士说,功能强、技术水平高的风云二号C星的正常运作,将能为印度洋区域的气候更好地“把脉”,为受灾国家的灾后重建和将来的气候预测提供帮助。(记者高路)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