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学者称海峡西岸经济区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100多位来自中央及国家机关和著名研究机构的人士今天齐聚北京福建大厦,出席由中共福建省委和经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就福建省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热烈的讨论。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侯云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周志怀等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陆续发表专题演讲。
福建省常务副省长黄小晶在论坛上说,为加快福建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为全国发展大局、祖国和平统一大局做出贡献,在今年一月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得到与会代表和委员的积极响应,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来自不同界别的省内外代表和委员也向大会提出建议,反响十分热烈,也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
他说,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定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它是以福建为主体并包括周边地区的,地域分工明显、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市场体系统一、要素流动集聚,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内涵看,它不只是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省情认识的深化,是发展战略的提升。无论是从地缘和文化背景,还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可能看,福建都有条件在海峡西岸这一区域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基础看,近年来福建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已经具备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潜力。因此,在当前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候,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思考,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海峡西岸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联动发展,有利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参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在论坛上说,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大业是中国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福建省站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祖国统一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其定位很有胆识和创意,把握了福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闽台交流,推动台海地区的经济融合,为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将使中国东南沿海的繁荣带连成一片,这是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思,是福建发展思想的重大创新,可以说抓住了未来发展的关键。
根据福建省有关部门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纲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奋斗,福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两岸三地经贸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基地。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实现第一个翻番;到2017年比全国提前3年翻两番,提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此,该省将着眼于经济实力的提升,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着眼于发展环境的优化,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着眼于城市带动能力的提高,构建一体化的城镇支撑体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着眼于双向开放的扩大,构建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着眼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支撑体系;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