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7日电 《国际金融报》刊载评论指出,12月16日,已经有15年历史的沪深股市终于迎来了首部非流通股转让规则的出台。但非流通股转让规则会不会让内幕交易披上合规的外衣?
文章指出,本来是件好事,但市场似乎并不领情。仔细读来却发现,这项规则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在这些不确定性背后则引发了市场太多的担心:虽然以后交易将在交易所统一办理,但仍然没有实行强制性公开询价,买卖双方实际上仍然可以在私下协议好后到交易所办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暗箱操作的问题。有网友直言,这不过是让某些内幕交易披上了一层合规交易的外衣,这样做甚至更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
文章提到,其次,交易的数量必须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1%以上,这就意味着几乎将所有中小投资者排除在外。有投资者认为,这样的安排会让一些机构投资者部分放弃二级市场的投资,转向这种价格更低、资金占用较过去更小的交易,同时抢占非流通股在若干年后实行全流通的先机,这对长期被套在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显然是不公平的。
文章着重指出,更为重要的是,此前市场一直预期的非流通股转让向普通投资者倾斜的政策将可能演化为如下的模式:解决由于股权分置造成的“一股独大”诸多弊端的重任将由此前已经公布的分类表决制度担纲,而本次作为首次公布的非流通股权转让规则,可能并非如某些人解读为一种过渡政策的说法,此次的规则更可能是对非流通股转让的一种中期策略。
文章指出,市场在长期麻木的状态下,已经失去了方向感,面对此次出台的规则,市场难以作出太明确的选择。虽然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可能缓期执行,但是由于股权分置引发的市场深层次问题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与此前颁布的“国九条”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应该充分考虑普通投资者利益的精神,似乎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官建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