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8日电 北京晨报报道,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此次发掘,可能会在大墓中发现周王或周公。
在发掘现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徐天进老师告诉记者,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座最高规格的周代墓葬,其墓葬主人至少具有“王”级,此次发掘将揭开一系列历史之谜,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有望在西周大墓中发现周公或周王。
在昨天进行的发掘仪式上,陕西省文物部门的官员再次向媒体重申:这是一次学术研究,大家要尽可能淡化炒作,在未发掘完之前,不知道是否被盗一空,但是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盗墓活动,现在盗墓活动仍然存在,因此媒体对墓内可能出现的器物尽量不要进行过多的猜测。这位官员很忌讳地说,凡是媒体炒作的墓葬结果都不是很好,因此要保持低调,而且希望也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西周大墓发掘三大成果
自从年初开始调查以来,周公庙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就成为了媒体、专家们关注的焦点。昨天,记者在发掘现场了解到了西周大墓的一些前期调查及发掘成果。
-成果一:
周砖早于“秦砖汉瓦”
徐天进老师告诉记者,在前期的调查中,已经发现了大型墓地、中型墓地和小型墓地,其中还有一些车马坑和一处铸造青铜器的作坊遗址,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的砖瓦。
徐老师说,这里砖的种类有好多种,体量也很大,这从建筑史的角度来说也很重要,说明中国砖最早使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般认为“秦砖汉瓦”是比较早的,但是现在看“周砖”比秦还早,这才是中国最早的砖瓦。
-成果二:
文字有望填补历史空白
据介绍,在遗址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铜器铸造的作坊,即生产铜器的地方。专家说,18号墓葬如果未被盗过,会有大量铭文出现,将添补历史空白。
-成果三:
甲骨发现可能改写历史
据悉,在前期调查中发现的大约400片甲骨上有军事、战争、祭祀及与历史地理有关的人名,因为过去西周的甲骨发现得很少,而这座是关于周朝的第一座大型墓葬。目前的发现与课本上所使用的周代历史知识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尚不能就此纠正历史。专家表示:关于夏商周历史的教材如果不用考古资料就是不准确的,因为商朝或西周的历史,大多是使用考古资料的,如果没有考古资料,就没法说这段历史。
背景资料
-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庙
周公庙位于陕西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纪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女原、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杨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