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1993年)的4月27日,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的;蚀笙4楼会议大厅正式举行。这是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会晤,迈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两会沟通管道的建立,以及会谈签署的四项协议,开启了两岸接触、沟通制度化、正;拇竺,为日后推动两岸的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至少给我们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历史启示:
第一,“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充分体现了两岸双方妥善处理分歧、有效打破僵局的政治智能,它说明了海峡两岸尽管长期隔绝、对峙,意识形态对立,缺乏互信,甚至充满敌意,但只要双方能够本着“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与精神,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总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海峡两岸的某些政治争议完全可以暂时搁置,并不会成为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二,“汪辜会谈”之所以得以实现,关键在于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岽锍闪烁髯砸钥谕贩绞奖硎觥昂O苛桨毒岢忠桓鲋泄颉钡墓彩,并表明了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也就是说,“九二共识”的确立,为新加坡“汪辜会谈”的顺利举行扫清了障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谋求国家统一”,是两岸两会接触、对话同时也是“汪辜会谈”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一基础和前提,就不会有“汪辜会谈”以及此后两会举行的20多次不同层级、不同议题的商谈与对话。
“汪辜会谈”虽然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李登辉之所以同意举行“汪辜会谈”,乃是因为迫于内外形势、为巩固自已的权力而不得不为之,其实骨子里并无发展两岸关系、谋求国家统一的诚意,因而此后10年来,李登辉与“台独”势力狼狈为奸,互为奥援,利用其手中掌握的权力,与大陆对抗,一心搞分裂,破坏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两岸关系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举其大者、要者:
其一,正当“汪辜会谈”后两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之际,1994年3月,李登辉与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对谈,妄称“中国这个词也是含糊不清的”,“主权是个危险的概念”,“台湾必须是台湾人的东西”,“国民党是外来政权”等等,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使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顿挫。
其二,1995年1月,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受到海内外同胞包括台湾各界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反响,营造起了两岸关系的良好气氛。但却使“台独”分裂势力感到格外恐慌,于是经过一番密锣紧鼓的策划与运作之后,6月李登辉访美,在康奈尔大学大放獗词,鼓吹“中华民国在台湾”,宣称要“尽全力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从而引发了第三次“台海;,两岸两会正在筹划中的第二次“汪辜会谈”遭到破坏,使两岸关系严重倒退。
其三,1998年10月,在各方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才促成了台湾;岫鲁す颊窀Φ拇舐街泻蜕虾5摹巴艄蓟嵛睢,两会达成了包括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回访台湾等四项共识,开启了两岸高层政治对话的先河,为恢复两会的良性互动打下了基础。1999年8月,正当两岸同胞热切盼望汪道涵会长访问台湾、两岸关系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之际,李登辉又公然拋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从而引发了第四次“台海;,海峡两岸频临战争边缘,致使两岸两会协商、对话再次中断。
其四,2000年3月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坚持“台独”立场,先是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推行“不说‘两国论’的‘两国论’”分裂路线,致使两岸政治关系持续紧张低迷,僵局难解,充满变量,与急速发展的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所导致的台湾对大陆的“投资热”、“求职热”、“求学热”、“上海热”、“购房热”、“定居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使开放两岸直接“三通”面临临界点,对民进党执政当局意识形态挂帅的错误的大陆政策构成了严重的冲击。面对这种局势,忧心于自已能否竞选连任的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不仅不思进取、改弦更张,相反,为了稳固其“台独”基本票源,2002年8月,更变本加厉地鼓吹“台湾中国,一边一国论”和“统独公投论”,公然拋弃了他上台之初信誓旦旦承诺的所谓“四不一没有”,从而引发了海峡两岸新一轮剧烈的“统独”之争,使本已十分低迷僵持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至今仍看不到一丝打破僵局的曙光。
十年来两岸政治关系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就能发展﹔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会紧张,就会倒退。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就是捍卫台海和平﹔维护“九二共识”,就是维护两岸同胞的福祉。所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才符合广大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愿望,才是真正的“爱台湾”,真正的“台湾优先”。
(二)每当两岸关系前进一步,“台独”分裂势力就急不可耐要跳出来破坏捣乱,这是它们的“台独”本性所决定了的,不让它们出来表演也不行。正因为如此,两岸关系的发展充满了变量、曲折和斗争。同时也决定了中国统一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但这并不表示“台独”分裂势力的强大,恰恰相反,正说明了它们的虚弱与无奈。如今,标举“台独党纲”的民进党虽然掌握了台湾的执政权,但迄今为止并不敢明目张胆地公开搞“台独”,这便是明证。一个中国的框架是牢不可破、难以动摇的,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毕竟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祖国大陆政府对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2002年1月,钱其琛副总理在纪念江泽民“八项主张”发表七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曾语重心长地呼吁民进党“应该更多地为台湾人民的福祉着想,彻底拋弃‘台独党纲’,以真诚的态度发展两岸关系”,并把“广大民进党成员”与“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加以区别,把广大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与极少数人搞“台独”加以区别,“本土化”与搞“台独”也加以区别,欢迎广大民进党员“以适当身份”前来大陆参观、访问,增进了解,充分展现了祖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包容性和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2002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上的报告,以及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出席台湾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都重申了祖国大陆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原则立场,向台湾方面释出了最大的善意和极大的诚意,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新的契机。
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立场,已经使其两岸政策走进了死胡同,陷入了深深的泥淖,这不仅使2300万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成为它在2004年台湾大选中与泛蓝阵营对决、谋求保住其执政地位的一大罩门。在“汪辜会谈”十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诚恳地呼吁民进党人士能够审时度势,不要固执已见,一误再误,期望他们能抓住契机,调整不合时宜的错误立场和政策,对祖国大陆政府的善意和诚意作出积极的响应,尽早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两会的对话谈判,若能如是,才是两岸同胞之福,才是对“汪辜会谈”十周年的最好纪念!
来源:人民网 作者:徐博东 原题:《“汪辜会谈”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