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六月一日电 (张士柱 琚高祥 史成军)抗洪抢险、抗雪救灾、出国维和……济南军区某工兵团在执行多样化任务的时候,从来都是战绩辉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团又参加了跨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十三日上午八时,团长王树文的办公桌上整整码着近二十厘米的请战书,全部是维和官兵的请战书。十五日二十三时,他们到达彭州灾区后,立即开着大型工程机械来到了受灾最严重的银厂沟。
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装备逐一登场,在余震不断、泥石流阻塞道路的情况下,各种机械一线展开、轮流作业、分段推进,效率比纯步兵作业提高了六十多倍。
彭州市丹景山镇东河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村庄位于两山之间,村庄高处有两座水库,山高路险。五月十八日,该团到该村逐户搜救时,发现该村百分之九十房屋坍塌或严重受损,更为严重的是,水库大坝山体出现约两千米长的大裂缝。当地政府决定对东河村群众进行转移安置。
接到救援电话后,该团五十六名执行过多次急难险重任务尤其是维和任务的官兵在团长王树文、政委万幼文的带领下迅速出动。陡峭的山路上,由余震带来的山体滑坡还时有发生,刚刚清理出来的道路又重新被堵了起来。更让人心惊胆颤的是在塌方被堵路段上方,松动的泥土石块随时可能滚落,而路的另一侧是万丈深渊和湍急河水。像这样的路段,前面还有二十多处。有的地方无法通行,官兵们只得手拉手趟过湍急的河流,或者绕道陡峭的山坡,穿越人迹罕至的泥泞小道。这些搜救出的群众大部分是老年人,并且都受了伤,行动十分不便。官兵们制作了六副简易担架,在陡峭的山路上往返救援。经过七小时的连续奋战,安全转移险处群众二百六十名,转移重要物资五百多件,搭建抗震棚六百平方米,并将群众生活妥善安置。
道路突击队、帐篷突击队、爆破突击队、板房突击队、桥梁突击队……由维和功臣牵头组建的十二个“蓝盔”突击队根据各自特长迅速组建。
大地震致使彭州市桂花镇、丹景山镇、隆丰镇的六所学校的校舍严重受损,六千五百多名中小学生无法正常复课。为使学生灾后尽快复学,当地政府决定请求该团易址搭建临时复课点。该团一百八十名维和官兵发挥在苏丹维和期间搭建板房的专业技术优势,仅三天时间,就完成二百个“帐篷教室”的搭建。(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