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清晨,国歌声中,天安门前的国旗徐徐下半旗;下午2时28分,街头的汽车主动停下,鸣笛三分钟……这一天,国家向地震中的死难者致以最深切的悼念。
汽笛声咽,此情此景令人心潮起伏。汶川梦断,灾难面前每个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这也是此时此刻我们向遇难同胞最迫切的情感表达。
和灾难的斗争还要持续,自然灾害的挑战也会继续。最近媒体上强调多难兴邦,而多难之所以能够兴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经历灾难之后,能够记住灾难,并在灾难中增长智慧。
遗忘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据报道,美国红十字会去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甚至在经历了“9·11”事件、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仍有93%的美国人没有为应对重大灾难做好准备,这些灾难包括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的暴发或恐怖袭击事件等。
因此,仪式化的悼念活动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对灾难进行“大起底”,让损失转变成为抗击灾难的力量?
地震频发的日本,专门设有纪念关东大地震的“防灾日”,还有全国防灾周。阪神大地震的元月17日则作为全国志愿者纪念日,此外,日本经常进行地震、火灾的模拟演习,以提高百姓自护自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1983年,为纪念关东大地震60周年,组织1600万人,约占国民总人数13%,进行防震救灾演习。类似例子还有: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纪念墙,上面镌刻了237062名死难者的姓名;二战后德国人把西柏林一座被炸毁的古教堂半壁残墙永久保留……这些都可作为镜鉴。
汶川地震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类似的思考:如是否该把5月12日定为地震日?是否该建立地震博物馆,并尽快搜集遇难者的遗物等实物和影像资料?灾难教育、安全教育该如何做得更好?还有,该如何抚慰灾难幸存者心中的伤痕……已经有消息传来,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北川县城将会作为地震教育基地。这是一个沉重但令人欣慰的消息。
引人注意的是,不仅是汶川大地震,在以往的一些自然和人为灾难性事件比如台风、火灾、洪水中,很多生命的逝去,都是与缺少相关的自救知识密切相关。灾难教育,特别是像地震这样小概率但破坏性强的灾害性事件的自救、互救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并应成为终身教育的内容。(温涛)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