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日,香港市民在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的户外大型电视屏下收看四川大地震后相关新闻,了解最新灾情。 中新社发 邓庆乐 摄
5月15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以来,北京各传媒加强对地震灾区情况的报道,在公交车上移动电视以滚动新闻及时对四川地震灾区进行播放。 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
中新社广州五月十八日电 题:地震释放出中国新型官民互信
中新社记者 陈建
地震发生六天来,中国数亿电视观众,天天目不转睛直击救灾,对灾情的掌握,甚至比前方十数万救灾人员还要了然于胸。
毫无疑问,一场死伤超过二十万的特大地震,发生数小时后立即被电视直播到千家万户。
毋庸置疑,与唐山大地震的死亡数字在十年后方可面世相比,汶川大地震第一时间释放出中国新型的官民互信。
这种新型的官民互信,已经酝酿多年。从二00三年非典肆虐一个月后,疫情迅速公布天下开始,到今年的冰雪灾害发生几天后,全国立即投入救灾状态,再到不久前手足口病发生数天,官方立即将其列入传染病并铺开防治工作,汶川大地震的死亡直播,则将此推向高峰。
这种新型的官民互信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临重大灾难,政府再也不会担忧民智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重大情况让国家公民第一时间共享,由此,公民也第一时间与政府风险共担。
新型的官民互信立即在中国引发出空前的救灾效率。地震发生数小时后,民间捐赠立即自发启动;全国各级政府、企业单位乃至机构组织,不用等待官方的文件通知,仅凭着电视直播,就准确迅速地筹备抗灾。地震发生后第五日,国内捐赠的钱物已经超过六十亿元,全部都是灾区所紧缺。
不难看出,从电视直播震灾开始,新型的官民互信立即将十三亿中国人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前所未有地焕发出高效率的和谐。
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的灾情直播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正因同步获悉灾情的进展,而纷纷加入到举国抗灾的行列中。
有理由相信,汶川大地震开启了中国新型的官民互信时代,担忧民智的时代已经落幕,尊重民智、同步承担的时代已经到来。(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