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南京"公推公选"政府人员:制度建设正趋成熟(3)
2008年04月08日 06:36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参选者感言
要对得起那些信任
刁仁昌(原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现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三次参加公推公选,亲身感受了江苏和南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越来越大的力度,也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干部选拔越来越热切的关注。3月27日上午一走出演播室,面对媒体黑压压的“长枪短炮”,我再次强烈感受到了群众的期待以及自己沉甸甸的责任。
给更多人实现理想的机会
刘小斌(南京市经委副主任,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人选):如果没有10年前的公开选拔,像我这样的科研人员很难有机会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岗位。虽然这次我没有竞选成功,但是我依然要感谢公推公选给了更多人实现理想的机会。干部选拔有着严格的组织程序,演讲答辩只是一个环节,但是这样的环节可以让我们享受公推公选的过程。
重在参与、重在竞争
穆耕林(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南京市旅游局局长人选):公推公选重在参与、重在竞争。我参加演讲答辩回家后,80多岁的老母亲告诉我:“你们这个年龄的人真应该多找点事做,‘牛拴在桩上是老,下地干活也是老’!”
“这是我要干的”
徐传德(南京市教育局局长,留任):公推公选让我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但是压力也会变成动力,过去一些人在上岗之后可能会心安理得,“这次就该轮到我了”;现在肯定不那么轻松了,因为“这是我要干的”,那就必须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去干好。所以这次“公推公选”对南京的广大干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和起点。
【编辑:闻育旻】
相 关 报 道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