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拼车族”和“拼房族”的新闻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先是《中国青年报》报道说,一位名叫朱长军的安徽人一次在杭州开车时,碰上路人搭车,收了6元“油钱”,没想到竟因此被罚两万元,理由是涉嫌非法营运。此案在杭州下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后,结果引起了广泛争议;随后是多家媒体报道说,如今上海正集中对群租房进行大规模整治,结果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质疑。
拼车、群租,这两种表面上似乎并不搭界的行为,折射出来的却正是如今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突出存在的法律价值冲突现象。而目前的明显有些厚此薄彼的处理方式,足以表明在如何平衡和化解法律价值冲突的问题上,有关方面确实需要好好补补课。
就拼车而言,对于这一民间自发的互利互惠行为,社会各界曾围绕其中存在的情、理、法的冲突问题,展开过较为充分的讨论。对此,大多数人承认,拼车确实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秩序存在一定的冲击。但是,作为一种因为方便、经济、快捷而日益盛行的出行方式,拼车不仅能节约石油资源、缓解汽车尾气污染,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减轻道路压力、减少交通拥堵、缓解公共交通的压力,从而缩减出行成本。正因如此,“顺风车”在国外才司空见惯。德国、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在交通高峰期,私家车如果空车上路,就会被?。对此,执法部门理应充分尊重拼车背后广泛而现实的社会民生需要,而不能因为追求安全秩序的价值目标,动辄予以处罚。
同样,群租的背后也存在着秩序价值与社会民生的现实冲突。应该承认,群租房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间房子被切割成豆腐块般的若干房间,不仅可能破坏房子的承重结构,而且,一套房子住进十几个人,确实鱼龙混杂,其治安状况难免受到一定影响。正因如此,社会上一直不乏要求立法规范群租问题的声音。但群租的背后,同样有着现实而广泛的民生需要。在城市房价一路走高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收入低微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外地大学毕业生,他们选择这种居住环境,无疑是一种无奈而现实的需要。因此,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就不能一刀切,而应慎之又慎,最大程度地平衡和兼顾其中的具体利益需求。
遗憾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惩戒拼车,还是整治群租,有关方面更多地是强调实现其秩序价值目标,更多地是考虑如何消除安全隐患,而忽视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民生需要。对于那些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有关方面显然没有予以充分考虑,以至于这些原本不乏合法性基础的行动一亮相,就立即遭致广泛批评。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制度理应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现实需要,而不能远离世俗人情。因此,对诸如拼车、群租这样一些本身有着诸多法律价值冲突的社会行为,有关方面固然需要依法对其规范化管理,同时,也必须最大程度地考虑当前的社会情况,考虑当事人的经济状况,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诸多法律价值的平衡和统一。(阮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