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日电 北京青年报报道,记者昨天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自北京市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开始了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转变。
-去年人均GDP6210美元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2年以来,北京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了11%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772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210美元,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0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000美元”的奋斗目标已经提前两年实现。
此外,地方财政连年增收,年均增速超过20%,已达1117.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78元,年均实际增长超过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20元,年均实际增长9%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1.2%,比2001年上升了62.4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5年来,北京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端化趋势明显。
200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28.7:70,服务业比重比2001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37.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7.1%;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03.6亿元,占到GDP的7.8%。全市万元GDP能耗0.78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44.4立方米,均比5年前年下降30%以上,用较低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增长。
-高端产业功能区优势凸显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引领者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引领带动者,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近一半,金融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的7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也超过全市的一半。
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这里云集了1.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承担了国家25%的“863项目”和36%的“973项目”,获得9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0%的技术成交额服务于全国。软件营业收入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额占全国的40%。据科技部预测,未来10年我国跨越式发展的8项重大核心技术,中关村有7项领先。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居民消费加速升级
在过去的5年间,北京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371.5亿元,近5年中年均增长超过15%。
政府投资向郊区转移,郊区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52%。9个郊区县基本实现了与城区的快速路连接,连接平谷与城区的京平高速正在建设。天然气管线已经延伸到顺义、通州、大兴、昌平、房山等郊区县,近80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每个郊区县都建成了一个以上污水处理厂。
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75.2亿元,近5年年均实际增速11%以上。5年中,全市累计销售商品住宅10432万平方米,各类汽车240万辆。人均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超过30%,比200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旅游观光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成效显著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全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北京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北京市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从2006年开始,建立了能耗、水耗公报制度、节能监察和评价制度,并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分解到各区县和重点耗能企业。对全市135家年综合能耗2万吨标煤以上的单位开展了节能监测执法检查,启动了10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首钢搬迁调整正式启动,北京焦化厂正式停产,合成氮、电石、硫酸、油制气等27种传统工业产品退出生产,基本消灭了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纸、小钢铁。
-能源资源供应得到保障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北京还在过去的5年中大力推进与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区的能源开发合作,建成了一批新的能源供应基地,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紧缺矛盾。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电力运行实现安全迎峰度夏,煤炭、成品油、天然气供应得到保证。南水北调北京段等工程加快实施,多渠道确保了首都供水安全。
此外,本市还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相继出台了季节性电价、容量电价、峰谷电价等电价调控措施;推行煤电价格联动等。同时,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正式开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系统,实现了对能源运行的实时监测、在线预警和提前预控,做到了“早发现、早预警”。(陆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