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
“毕业季话就业”系列报道之三
新职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
新职业,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就业新空间。
语料标注师、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民宿管家……一大批充满前景的新职业正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
这些新职业最火
“小优,小优,打开空调?!毕笔乔嗟阂患掖笮图业缙笠档腁I语料标注师,日常工作就是配合AI算法工程师通过多国语言来训练智能设备深度学习,以操控全屋的智能家电和智慧场景,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更舒适、更便捷的体验。目前这家公司已招聘AI语料标注师8人。
新职业的产生源于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新型职业的背后,是新体验、新消费需求不断被挖掘。
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与2015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职业数达1639个。在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中,增设了密码工程技术人员、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金融科技师等新职业,为新兴领域、新兴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大职业发展空间。
人民网“强观察”记者注意到,在新版大典新增职业中,数字、绿色等类别的职业涵盖了新职业的大多数。
“当前,科学技术的运用正不断地创造新的供给和需求,改革旧有的服务业模式,新职业伴随着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而不断涌现?!闭憬笱Ч柿仙萄г菏志糜虢鹑诖葱卵芯恐行牧魅闻毯土直硎?,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数字创新是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方向,而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生活服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数字、绿色和生活类的新职业火爆顺应了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也体现了新技术、新需求的发展趋势。
新职业扩就业增量
新技术、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据了解,目前我国以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为代表的新职业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近1亿,且数量持续增加。
新职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赛道”,正释放出海量就业机遇,成为他们的事业新平台。
“就业要稳存量,还要扩增量。当前很多新业态新职业的出现,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选择机会。民宿管家、网络带货主播、汉服妆造师等新职业出现,不仅引领了就业新风向,也开启了多元就业的尝试,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就业’目标的实现?!?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高校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对新事物天生敏感,代表就业新方向的新职业受到他们的热捧。
李俊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以皮革制品闻名的家乡——河北辛集,在一家贸易公司从事“互联网营销师”工作。李俊将自己学得的外语和网络知识用在了这一新职业上,帮助公司拓展网络营销,赢得了可观的线上订单。
而同样刚毕业的浙江姑娘蔡婷婷在杭州创业当起了“整理收纳师”,通过自己掌握的美学、设计学、空间学、社会学等知识,为客户提供家居整理、收纳方案和服务。目前她已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月收入超过了万元。
“大学生青睐新职业发自内心、源于时代?!惫裨壕鸵倒ぷ髁斓夹∽榘旃揖鸵盗煊蜃铱獬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王洪才认为,新职业蕴含了就业竞争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发展机遇,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大学生朝气蓬勃,具有探索精神,掌握数字技术方面比社会其他群体具有优势,新业态新职业也需要大学生的加入?!?/p>
解除“后顾之忧”
不少高校毕业生担心,新职业是否规范?会不会没保障?从事新职业,能否得到提升?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为新就业形态人员解决好后顾之忧。
2021年,《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相继印发。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p>
2023年4月27日,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王晓君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坚持需求导向,紧跟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加快新职业标准开发,推进新职业培训,促进更多劳动者在新职业领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国家层面相继出台规范性文件,在规制新业态中的平台用工新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新职业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奠定了基础?!蓖鹾椴沤ㄒ?,针对新职业存在的工作内容调整快,发展方向不确定性等问题,政府和社会要继续做好相关政策引导,做好就业培训和保障支持,为新职业正规化发展提供指引。
“稳固新职业群体就业信心十分重要。相关部门可探索在新职业领域新设职称评审专业,提供职称评价服务,将评定合格的人员纳入人才统计范围,按规定使其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惫裨壕鸵倒ぷ髁斓夹∽榘旃揖鸵盗煊蜃铱獬稍?、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建议,相关部门可探索建立我国职业信息系统,逐步扩大完善与职业相关的岗位供求、薪资待遇等信息,为新职业从业人员提供全面及时、方便快捷的查询服务,为新职业群体搭建更加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人民网记者 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