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打破国际航天格局 两强已变为三强
从1992年中国航天“921计划”开始至“神十”飞天,中国载人航天已经整整20岁了。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看来,20年来,中国的载人航天打破了国际航天格局,留下了一些独特的东西,并培养了一批“连国外都非常羡慕”的年轻人航天队伍。
国际格局:两强已变为三强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载人航天战线的第一大任务,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痹谏袷挝袂榭鼋樯芑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掷地有声。这一刻,距中国提出航天“921计划”刚好20周年。
焦维新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载人航天打破了国际航天格局,原来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继承了其航天力量)独立自主的开展载人航天事业,现在,中国也基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世界航天格局由两强变为三强!吧裰鄯纱、天宫一号,已经是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崛起的象征,在国际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进步:核心系统已完备
载人航天与发射卫星大不相同。焦维新打了个比方:两个飞船对接,后面飞船的速度要大于前面的飞船,但不能超过每秒20厘米。对接时,每个飞船都在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飞行,且都远在地面数百公里外,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求两个飞船的高度差仅为十几厘米,如果没有精密的测控和操纵,谈不上飞船的空间对接。
焦维新认为,经过20年多年的发展,中国建立并完善了航天基础设施,为航天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载人航天的核心系统——如运载火箭、飞船、发射场、回收场、测控等都已经非常完备,这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成就。
自主创新:有借鉴也有独创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总设计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徐克俊表示,中国的航天发射场系统有借鉴,但很多都有创新。
美国的垂直厂房约160米高,在丘陵地带转运时,用履带车转场,而且还“背着塔架走”。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徐克俊设计出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转运、用计算机远程联网控制的“三垂一远”模式:火箭与飞船在技术区检查后,直接垂直转运到发射区待发射,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节省了成本,还增强了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特色”。
正如焦维新所说,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虽然中国载人航天起步比其他航天强国晚,但走的是自己的路,不是盲目模仿,很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氨热缥颐堑姆纱鸬愀,一开始就搞三舱式的结构!苯刮鲁,另外,中国的飞船对接机械装置,激光雷达,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应当说,在第二阶段中国已解决了太空行走这一关键问题,特别是空间对接——自动对接和手动对接——都完成得干净利落。
人才培养:队伍年轻有朝气
20年来,“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航天人队伍,这是非常重要的!苯刮鲁,这一点,连国外航天界都非常羡慕,这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有力保障。
焦维新认为,国家独立自主地培养了这批人,现在这批人又在航天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目前很多年轻人都能挑起大梁;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高校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耙郧拔颐嵌际强仗,现在不是空谈了!保ㄑ虺峭肀ㄌ嘏杉钦 温建敏 董柳 发自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