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拉姆·谢马利和莫舍·菲斯特与以色列同龄,在今年迎来60岁生日。
他们在相距不到60公里的两地长大,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只因为谢马利是巴勒斯坦人,而菲斯特是犹太人。
依照犹太历,以色列将在8日迎来建国60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天是菲斯特期盼的光荣与骄傲之日,却是触动谢马利伤痛回忆的悲伤时候。
回家/外逃
以色列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国。因为这一天的到来,世界各地的不少犹太人能够移民至以色列,回到祖先生活的故乡,而数十万原来定居犹太人控制范围的巴勒斯坦人却不得不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在60年前4月的一个晚上,谢马利躺在妈妈的怀抱中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雅法。那是《圣经》中提到的地名,历史上数百年是一个繁荣的阿拉伯港口,如今是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的高档社区。
谢马利随母亲离开雅法之时,菲斯特尚未出生。菲斯特的父亲是一名德国农场工人,在德国纳粹掌权时逃往当时英国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区,那里有犹太人的集体农场。待到菲斯特诞生时,父亲已经身在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国土之上。
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凌晨,就与阿拉伯国家陷入战争,即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以阿拉伯国家失败告终,以色列从中获得更多领土,但近70万巴勒斯坦人却因此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鼓励移民,如今全国人口70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犹太人,阿拉伯公民占20%。以色列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仅中东地区就有超过76万犹太人移民往以色列,其中40%在以色列建国3年内移民。
菲斯特的家在离特拉维夫不远的城镇雷霍沃特,宽敞的公寓明亮通风。在他看来,无论雅法还是以色列的其他城镇,都是犹太人的家,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领土。
在谢马利的心中,真正的家还是自己的出生地,尽管那里已经成为以色列的领土。在位于加沙的灯光昏暗的办公室里,谢马利告诉路透社记者丽贝卡·哈里森:“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何种方法,但总有一天我会回到我们在雅法的家。”
因为战争沦为难民的巴勒斯坦人难忘自己的家。现年70岁的萨法阿在1948年逃离位于雅法的家。尽管如今身处加沙难民营,萨法阿仍然保留着雅法的家门钥匙!拔颐歉嫠吆⒆,总有一天会回到雅法,回到故乡,”她说:“我们留着老房子的钥匙和文件,能证明我们的产权!
公民/难民
在菲斯特看来,以色列建国60周年是件值得庆祝的事,不少以色列公民都计划在这一天摆酒设宴。对谢马利而言,以色列封锁之下的加沙居民生计艰难,难民处境令人难忘。
随父母离家之后,谢马利一家和他们的邻居搭上一辆拥挤的卡车,逃往犹太人控制范围之外的加沙。最初抵达那里的时候,因为父母尚未觅得住处,刚出生不久的谢马利和3个哥哥夜晚就睡在海边的沙滩上。
谢马利的少年时光在难民营度过。在联合国于当地创办的一所难民学校里,谢马利学到修车的手艺,如今在加沙地带拥有一个修车行。专心打理生意的谢马利有意回避政治与暴力,但谈到以色列却难掩心中的不满,认为以色列人“偷了”自己的土地。他说:“最糟的是没有自由。”
过去,谢马利经常往返于特拉维夫和加沙之间,到以色列找些汽车零件。去年6月,哈马斯掌握加沙,以色列加紧对当地的军事、经济封锁,谢马利自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加沙。如今,他的修车行生意艰难,车库里空空如也。
菲斯特也修车,不过他修的是坦克车。
作为以色列公民,菲斯特不到20岁就依照义务兵役制参军,在1967年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首次参加战斗。
六天的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退役之前,菲斯特4次参战,他的3个儿子也全都上过战场。他和巴勒斯坦人鲜有接触,只到过加沙4次,其中3次以军人身份前往。
如今,菲斯特是一家电器店老板,有关战争的回忆似乎已经远去,特别是近来针对以色列人的自杀式炸弹袭击明显减少。在有玫瑰花束点缀的起居室里,身着短裤、T恤衫的菲斯特甚至认为,交通事故对以色列人的生命威胁更大。
“你知道有多少人在车祸中受伤吗?”他说:“暴力冲突是个问题,但以色列司机更成问题!
骄傲/悲痛
对于巴以局势前景,并非所有以色列人都如同菲斯特一样乐观。当以色列为建国60年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时,这个地区持续不断的暴力冲突却令人痛心,这段悲痛回忆并不专属于巴勒斯坦人。
一些年事已高的以色列人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纳粹种族清洗政策的幸存者。在他们看来,以色列能够建国已足够令人骄傲。
杰克·汉德利是一名希腊籍犹太人,他15岁时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战后移民以色列。他说:“很多很多年以来,我们犹太人没有祖国,最后我们在2000多年后有了祖国,不再有人说:你是犹太人、滚出去!
成立60年来,以色列在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都取得傲人成就。但正如美联社记者约瑟夫·费德曼报道指出,“冲突从来没有远离”以色列。
安全在以色列仍然是头等大事。在那里,几乎每个商店都安装有金属探测器,不少公共汽车站配有防火箭掩体,每个学校都有武装保卫,而义务兵役制适用于所有以色列成年男女。
澳大利亚籍的罗思夫妇早年携子女移民至以色列。他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巴以冲突持续不断,“等儿子们到了服兵役的年龄,我们就把他们藏到壁橱里”。令罗思夫妇意外的是,他们的女儿最终成为这场地区冲突的牺牲品,7年前在一次自杀式炸弹袭击中身亡。
自2000年以来,已经有1100多名以色列人和480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双方冲突中丧生。
在谢马利看来,以色列建国以来的历史是“60年的暴力,60年的伤痛”。他说:“以色列60岁了,这段时间里,无论他们还是我们都没有机会安睡!(袁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