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环球》杂志,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刊许可。)
2008年1月,英国首相布朗在中德关系的微妙时期抵达北京。低调的布朗没有去看兵马俑,也没去爬长城,他带来了安永、荷兰皇家壳牌和标准人寿等公司的高管,还有英国商业大臣约翰·赫顿,签下了8亿美元的合同,对中国主权财富基金进入英国表示欢迎。
谈到布朗,很多人的印象恐怕不会很深。这位上台不到一年的英国首相似乎刻意与他的前任布莱尔保持着风格上的距离;而讲到和英国人做生意,更多的人会一脸狐疑:在中国能买到什么英国产品,除了和路雪冰激凌,还有什么?英国在中国的投资有那么多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对于布朗,对于中英往来,还有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互相了解,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一个低调,踏踏实实干活的人”
《环球》:早在布朗刚就任首相时,英国媒体就报道说:伦敦的上空暗淡下来。布莱尔曾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个性鲜明地跨入唐宁宫。他的继任者会是一脸阴霾,在阴郁的大雨天入住首相官邸的吗?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在与布朗的接触中,您对布朗的印象如何?感觉他的个性有什么特点?
马振岗:布朗是英国工党的另一颗新星,当年几次竞选失败后,工党进行了改革,布莱尔和布朗被称为工党的“双子星座”,布朗与布莱尔旗鼓相当,甚至一度声望高过布莱尔。在布莱尔竞选时,布朗全力辅佐,使工党在保守党执政18年后,重新上台。
英国媒体报道说,当年有一个协议,布莱尔将在第二个任期上任后让布朗接棒,布莱尔从来不承认有这个协议,我没有看到布朗对此有抱怨的话,他是一个重大局的人。在布朗担任财政大臣的10年间,英国保持了持续的经济增长,通胀率、失业率在欧洲是最低的。
布朗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很低调,不爱抛头露面,不爱做秀,是个踏踏实实干活的人。接触当中,我觉得他虽然不像布莱尔那么满面春风,见你总是笑嘻嘻的,而是有点严肃,但深入接触下来,他是个随和的人,我对他印象比较好。
布朗还是个重感情的人。女儿夭折时,布朗伤心得不得了,我还写信对他表示了安慰,布朗回信表示了感谢。
有一点也挺有意思:布莱尔当时住在唐宁街10号,而布朗现在住11号。布莱尔家孩子比较多,10号的一大片房子都是布莱尔的,但布朗住的房子却不大。从这些小的方面,也可以看出布朗的低调。
“英国应重视加强与新兴大国合作”
《环球》:布莱尔下台前,在伊拉克问题上受到民众指责,那么在布朗任首相后,英美关系是否出现了一些变化?
马振岗:英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尽管布朗表示将英国将从伊拉克撤军,但英美之间的关系不会改变。英美之间的矛盾主要在经贸问题上。
《环球》:您认为中英关系对中欧关系以及对大国关系之间的调整将有怎样的影响?
马振岗:据我了解,布朗有这样一个思想:20世纪,英国的外交战略重点主要放在美国和欧洲;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大国关系调整时期,英国应该重视加强与新兴大国进行合作,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布朗曾经说:在当今时代,我们要用新的思想推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世界应该共享和平与繁荣。这和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有共通之处。
中英关系将对中国与欧洲关系有积极影响,英国是欧洲三大国之一,去年,英法德三国的领导人都换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去年欧盟出台了《第六次对华政策报告》,对中国提出很多要求,立场更加向美国靠拢。在新的形势下,布朗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出,“英国要在欧洲奉行正确的对华政策”,可以看出布朗认为欧洲的一些政策是不大正确的。
“英国媒体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少了些”
《环球》:英国汇丰银行2007年7月在中英两国民众中,做了一个调查问卷,从中可以发现两国之间的了解还很不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振岗:看了这个调查,我认为中英两国民间了解分两个层次,一是大众层次,二是受过教育的人,这两个层次有很大差别。
受过教育的人,中国和英国双方了解比较深。在大众层面,中国民众比较关注国际形势,对英国的了解多一些;而英国民众不太关注国际事务,他们是从媒体上了解世界的,而中国媒体很难进入英国。因此一般民众是从一些现象,从功夫片中了解中国的,不会很系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正面报道少了一些,民众很难从媒体上了解到现在中国的发展。
我曾到英国一所中学去演讲,学生提出了8个问题,都是负面的,包括“中国为什么侵略西藏”,我向学生们做了讲解,他们也很爱听。我对他们的校长说,看来学生应该加强对中国的了解,他们也认识到媒体的负面报道影响太强了。
《环球》:据英国媒体报道,中文在英国现在比较热,你觉得英国对中国文化认识有增加吗?
马振岗:英国学中文的人在增加,从2001年开始,英国确定中文成为中学里可以选择的第二外语之一。而中国到英国的留学生也在增加。
另外,近年来中国在英国办的展览和活动也比较多,如中国兵马俑的展览在英国吸引了40万观众。应该说,中英之间的民间接触更多了。
“中英之间的政治互信在增强”
《环球》:您认为英国首相布朗此次访华,中英关系有哪些实质性进展?
马振岗:布朗这次访华是他在担任首相之后的第一次亚洲之行,反映出英国对华关系的重视。布朗在访华前在首相府举行酒会,招待华人华侨,还接受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联合采访,主动和温家宝总理通了电话,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的“入联公投”,因此布朗访华前的铺垫工作是做得比较好的。
可以注意到,这次布朗访华,中国的接待规格比较高,胡锦涛总书记宴请了布朗。中英达成了九项共识,我认为在四个方面的进展很大:
首先经贸是比较突出的,把中英两国的经济、金融、财政对话提升到副总理级,这是中国第一次和欧洲国家之间建立副总理级别的对话机制。双方还确定到2010年两国的贸易额要达到600亿美元;二是中英在一些新的问题上,如环保、气候、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双方确立了青年交流计划,促进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具有长远的意义;最后,是双方确立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包括国际制度、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的合作。
《环球》:您认为中英关系的发展在近年来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马振岗:从1997年香港政权顺利交接后,总的来看中英关系的发展是平稳的,速度也比较快。我的感觉是两国的政治互信在加强,布莱尔和布朗都曾多次表示,“中国的发展对英国来说是机遇,不是威胁”。在西方领导人中这样明确表示,是比较突出的。布朗对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世界的思想比较认同,这表明双方在政治问题上的认识有相通或者相近的地方。
超越意识形态,寻求务实的双边关系
《环球》:中英关系之间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两国关系吗?
马振岗:毕竟中英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所不同,在人权问题、西藏问题上有一些分歧,但只要双方只要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这些问题可以妥善处理。
在西藏问题上,达赖的“藏独”势力在英国议会中有一定影响,议会对政府也形成了一定压力。英国是现在唯一不承认中国对西藏主权的国家,我曾经和他们吵架,指出英国是唯一对中国西藏进行过武装侵略的国家,他们无话可说。
在香港问题上,布莱尔曾经说过,香港是中英之间交流的桥梁而不是障碍。而英国议会却经常对香港问题说三道四。
我的看法是,工党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比较谨慎,没有借这些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中英关系之间没有大的障碍。
这些年,中英两国之间没有大的冲突,英国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利益考虑问题,不会为了意识形态,放弃英国的根本利益,这一点在工党执政期间是不会改变的。
中英之间的贸易额增长真是很快,1997年我到英国的时候是50多亿美元,2002年达到114亿,2007年是394亿。中英关系看起来不是那么热闹,在布朗时代,中英关系将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总的发展基调是平稳、务实。(记者/陈昕晔)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