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憎恨“爱国”
在日本人的脑子里是没有“爱”的。在日本,“爱国”是右翼集团的口号;“爱人”是指“第三者”;“爱情”一词除了恋人、夫妇之间,对家庭成员,甚至宠物、汽车都可以用。对于恋爱的对象,却只以“喜欢”来表示,日文写作爱好的“好”。
在日本,要是说“爱你”,保守点儿的就可能会感到肉麻。日本人求婚时往往说“咱们成家眷吧”,或者“死了以后,咱们的骨灰埋在一个墓穴里吧”之类。
日本人为何不“爱国”
那日本人为什么不“爱国”呢?这有历史的原因。日本的封建统治相对中国比较松散,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明治维新后,才开始形成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所以,在日本人的意识里,“国”或者“邦”往往是指地方政权。延续至今,“国归”还有回故里的意思。日本四面环水,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因素。同时,直至近代,日本没有经受过外国威胁和侵略。
当然,日本人不是没有爱国的感情,而是厌恶“爱国”这种说法。他们情愿用“乡土爱”、“祖国爱”这种表现形式。因为,战前,军国主义者就是用“爱国”、“为了天皇陛下”等等口号,胁迫国民上战场卖命的。而一般日本人并不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和政府,战前战后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右翼炒作中国“爱国主义”
战后,在媒体和一般国民眼里,国家和政府一直是以对立面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在行政诉讼中,如果政府的某个部门败诉,报纸标题就会是“国(家)败诉”。现在,只有极端的右派政客和街头闹事的右翼团体,才会高喊“爱国”。
日本右翼就“巧妙”地利用了中日之间这种意识的差距,大肆宣传中国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种在中国是理所当然的事,进了一般日本人的耳朵,就会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反感。
中国人大概没有一个不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的,但日本人中,很少有人会表现这种情绪。我在一个企业教书时,有个学员性格豪爽,我说:“你怎么不像个日本人呢!”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如果人家说我不像中国人,我非得跳起来。但不想这个学员不但没生气,还在办公室里到处跟同事说,“嘿,嘿,马老师说我不像日本人”,显得很高兴。这种例子可能比较极端了,但在平时的接触中,具有“自我憎恶感”的日本人不在少数。
过分强烈的“自豪感”
但日本人作为一个集体的自豪感、荣誉感,有时却是很强烈的。比如,这次日本的国际紧急救援队到中国,不但带去了生命探测仪器等先进设备和生命探知犬,而且很多队员是有过多次地震救灾经验的。他们很希望能够在四川抢救出哪怕是一条生命,以显示日本在抢险救生方面的高水平。因为没有达到目的,所以队员回国都有些灰溜溜的。
到四川的日本医疗队,是带着相当于野战医院装备的,要求到重灾区去,他们并不满意中方将他们安排在成都的华西医院。甚至为此与中方争执了一天半才开始工作。但由于“自豪感”在起作用,他们既没有考虑到救灾的统一安排,也不懂中国人绝不会让客人去冒生命危险的习惯。当然,日本人的献身精神是值得赞誉的。听说,后来双方磨合得不错,日本医生还提出了不少合理性建议。其中,曾在日本留过学的中方医护人员,起了很好的沟通作用。(马挺)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