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烟台6月19日电 今日,记者在烟台采访了解到,一个投资5000万美元的韩国纺织项目和一个投资2500万美元的日本食品项目,因耗能过大,最近被烟台开发区婉言拒绝。据悉,去年一年该开发区先后拒批了30多个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谈及招商引资,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摒弃那种“有项目就招、剜到篮里就是菜”的招商模式,而烟台开发区引进投资项目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则是“只要环保过关,什么都可以谈”。
烟台开发区定位是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为主要功能的滨海生态城区。早在1999年,就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率先提出“环境是生命线”的口号,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建设和谐高效生态城区”写入环境方针。近年来,该开发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绿色经济航母”,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据悉,烟台开发区坚持“用水量大的不上、耗能高的不上、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不上”,把目标锁定在对区域经济带动力大、对环境污染小的质量效益型、资源再生型项目上。统计显示,全区目前万元GDP能耗为0.39吨标煤,新鲜水耗为7.32吨,COD排放量为0.96千克,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9千克,同比往年分别下降1%、1.6%、44%和22%,分别是国家生态市标准的27.9%、4.9%、19.2%和18%,均达到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验收标准。
事实上,坚守“环境生命线”并没有影响招商进程。近几年,烟台开发区抓住日韩产业转移、南资北移等机遇,通过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相继引进了通用东岳汽车、浪潮LG手机、鸿富泰电脑三大龙头企业。围绕这三大龙头,开发区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簇群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三大产品集群,加快引进原料设备供应商和外部市场配套项目进驻开发区,构建最具有活力、互补性强、成长性好的生态工业网络。全区新引进配套项目60多个,产业向园区集聚的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发展培育产品集群,提高了企业间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技术的转移、新业务的形成和公共设施的共享,大大降低信息、物流等交易成本,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目前,这些产业集群已使烟台开发区成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点,极大的推动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
继在山东省率先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后,该开发区前不久又被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在国家商务部公布的对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情况通报中,烟台开发区社会及环境指标连续6年位居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