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上海广印展中展出的环保袋受到欢迎。从6月1日开始,“限塑令”正式实施,环保袋开始走俏。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
2008年7月3日,上海广印展中展出的环保袋受到欢迎。从6月1日开始,“限塑令”正式实施,环保袋开始走俏。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
中新网7月1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7日发表题为《亲身感受瑞士的环保》的文章说,笔者近日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北京奥运展区,观看了有关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和治理方面的图片和文字,不禁想起近日关于海藻侵入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海域的相关报道,内心难免忧心忡忡。走出户外,我在赞叹瑞士的自然风光和环保措施,自然就想到了我自己的国家。的确,瑞士成功的环保,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不乏一些启示可供借鉴。
文章摘录如下:
早在140年前,苏黎士就建立了污水净化设施;100年前,日内瓦就开始对城市进行有计划的绿化。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汽车普及率极广。20多年前,瑞士政府就鼓励民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如今,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的有轨电车已经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外,瑞士还拥有9条总长3300公里的自行车道。平时即使遇上红灯或是短暂的堵车,驾驶者一般也会熄火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瑞士人对环保的考虑细致入微,各个城市的照明严格执行低能耗标准;超市一般都设有回收塑料制品和电池的装置,鼓励顾客使用纸质或布质的购物袋以减少白色污染;一些旅游城市更是重视环保,比如马特洪峰所在地的策马特镇,就明令禁止燃油类车辆进入,旅客必须搭乘专线火车;在很多小镇,无污染的电动车和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政府还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国民建设节能型房屋。瑞士的许多建筑物都装有专用雨水流通管道,可蓄存雨水,循环利用。即使是国家大型建设项目,设计者首要就是充分考虑环保。比如在修建阿尔卑斯山的隧道时,从隧道中挖出的矿石被用于修建其他工程或是作为水泥厂的原材料,尽量减少工程对环境的破坏。
瑞士人重视环保教育。学;旧隙伎栌牖肪诚喙氐目纬獭S泄夭棵啪C夥严蚓用穹址⒒繁5男柿,并定期举行活动。瑞士街道干净整洁,很难看到随手丢弃的废弃物。居民自觉地把垃圾进行分类整理,保证不让有害物质破坏环境,并确?苫厥兆试吹难防谩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森林滥伐和草场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也在持续恶化。
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工厂和建筑业的需求,树木被大量砍伐。尽管近些年政府采取了植树造林等措施,但森林覆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植被的减少带来了如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洪水等灾害。就在上周,媒体还有关于“西双版纳因橡胶行业暴利促成热带雨林被大规模被毁”的报道。
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一半以上的能源来自煤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不到10%。煤炭的使用造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入WTO以后,由于受到人均收入增长、汽车价格下降、贷款限制减少等因素的刺激,中国国民对轿车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相关法令并不完善,加之燃料质量低劣,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废物、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此外,水污染已成为一大诟病。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瑞士也曾饱受环境污染之苦。19世纪末,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蒸汽火车投入使用。由于煤炭资源有限,大量树木被砍伐以作为燃料使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瑞士政府于1902年颁布了《森林;しā,该法案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个环保法规,它及时有效地制止了人们对森林的盲目砍伐和破坏。如今的瑞士森林覆盖率高达30%以上。
上世纪中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工厂拔地而起,工业污水和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与此同时,汽车的大量使用也给空气造成很大污染。为此,瑞士各级政府制定了全面详细的环保法律法规,并实行严格的执法手段。政府非常重视企业在环保中的作用,对企业征收垃圾处理税、能源消费税等税种,并采取颁发消费许可证和补贴等多种经济手段。
瑞士在环境;し矫嫒〉昧司偈拦系某删汀8萁衲耆蚓寐厶成瞎嫉2008年环境;ぶ甘,在参与调查的149个国家中,瑞士的综合得分最高。瑞士人在提倡环保的同时,也受益于环保。瑞士境内70%湖泊的水可直接饮用。赏心悦目的环境充分释放了瑞士人的创造力,使这个中欧小国生产的许多产品处于世界顶级水平。瑞士的众多环保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拥有大量的环境工业从业人员,年收益近100亿瑞郎。
其实不单单是瑞士,笔者身居欧洲,发现西方许多国家及公民都十分重视环保,这是由于他们在工业化初期也曾受到环境污染的困扰。也许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如果能够充分认识这个过程,并采取有力措施,污染所造成的损害就会大大降低。
可喜的是,随着与世界逐步接轨,加之奥运临近,中国政府和国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上月“限塑令”正式生效显示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海外媒体对此也纷纷予以关注,称赞其环保走向世界前列。
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环保之路才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大不足。政府应该不断改进环保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特别是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的普及。中国可以效仿瑞士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绝不能放任不同利益集团各自为政,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赵子郡)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