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位看上去瘦小而又柔弱的女孩,但她早已承担了全部家庭的重担。
7月18日,在众多前来申请经济适用房的北京市民中,有颤颤巍巍的老人,也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位个子不高,戴一副眼镜,很像一名中学生的女孩在人群中格外令人瞩目。女孩姓隗,中专毕业,刚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两年,月收入2000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女孩刚开始有些怯生生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父母没有工作,也没有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弟弟还在上学(中专),最主要的是这个家庭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全家人一直靠租房立足。
女孩告诉记者,每个月领到工资后怎么花是足以令她犯愁的一件事情:先交500元的房租,剩下的1500元包括四口人的吃穿、零花以及交学费、保险等都在里面,手头稍微不紧着点儿,钱就不够花。
这位女孩不化妆,也很少买衣服。她说,现在她是家里惟一的支柱,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买上经济适用房,先解决全家人的住房问题。
“你拿什么买经济适用房?”面对记者的疑问,女孩回答说,先借,跟亲戚朋友借点,其余再想法儿办贷款。虽然买房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她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兴奋,倒是显得心情特别沉重。也许是因为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太大,也可能是觉得买到经济适用房的希望很渺茫,。
无独有偶,赵先生也想买经济适用房但一直没有买上。2002年他还看过商品房,因为手里钱不够又放弃了。此后北京房价一路飞涨,住房梦离他越来越远。
赵先生要是买一套面积小的普通商品房首付能够,但是想到贷款他心里就发憷——且不说能不能申请到贷款(赵家惟一收入是他爱人每月1200元退休工资),就算申请到了贷款,单单是每月必须定时支付的月供就让赵先生感到是一个巨大而又沉重的负担。
一方面,赵先生觉得自己还不具备购买商品房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让自己生活在沉重的包袱之下,所以他选择了租房,并继续等待经济适用房。
但是,经济适用房真的能满足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需要吗?
此前有统计显示,目前北京还有12万户家庭通过审核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而没有买到经济适用房。12万户是一个什么概念?按最低标准,一户购买7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就需要84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
北京近日宣布将关闭东花市经济适用房审核窗口后,到那里提出申请赶“末班车“的市民突然多了起来,是平常人数的很多倍,这说明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家庭远远不止12万,甚至可能是它的N倍。
专家认为,在北京,大部分的家庭都属于中低收入家庭。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相当数量的拆迁户也将进入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行列。
据了解,北京控制的人口增长速度是20万人/年,这可以说是取得户籍的新增人口数量,而实际人口增速远远大于此。20万人可能意味着近20万个家庭,其中大多数都符合经济使用房购买条件。但是新开工的经济适用房项目最便宜也要每平方米4000多块钱,很多都在五、六千元,这跟偏远的普通商品房在价位上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这将给隗小姐那样的家庭带来还贷或还债的巨大压力。
因此,北京市提出的实施“两个一千万”工程(即3年内,建立1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万平方米限价房),只能起到缓解经济适用房供求矛盾的作用,而不能真正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
一些专家指出,当前应该大力发展廉租房而不是经济适用房,盘活二手房,活跃租赁市场,让中低收入家庭有住房保障,不要让中低收入者又成为经济适用房的“房奴”。(周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