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施行后,中国的房价调控已收到初步成效。 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
2月26日,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施行后,中国的房价调控已收到初步成效。 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
中新网3月6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对于当下的楼市泡沫,现在还不能一刀刺破,只能一点点挤出。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采用“渐进疗法”,在发展中“以时间换空间”。
文章中指出,对于当下的楼市泡沫,现在还不能一刀刺破,只能一点点挤出。高房价问题不止于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上关乎4万多亿元的商业贷款和1万多亿元的个人贷款,下涉及40多个相关行业,中间还夹杂着千家万户的一家一当。
这决定了任何过速的“休克疗法”都是危险的,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采用“渐进疗法”,在发展中“以时间换空间”——即边通过不断释放调控信号来干预市场预期,边切实采取措施,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的有效供给,以舒缓供求关系;同时,收紧房贷,对民怨徐以安抚,让银行缓释风险;最终实现以时间的延长来换取房价上涨空间的下降,甚至是负增长,而不累及金融。
文章中表示,两三年后,即便房价没有绝对下降,但只要降低(或稳住)了涨幅,只要保障体系实打实地建立起来、全覆盖了低收入阶层,同时经济增长也会使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有所增强,这样,政府也就有望在发展中消弭民怨,逐步解决安居问题。
2007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公布,明确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安居问题首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上。
文章中提到,民间普遍认为,24号文强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回归公共政策,是对既往在住房问题上“全盘市场化”的纠偏,是再一次房改。一卷“中国安居破局图”正在凝注现实、检讨既往、前瞻未来的坐标系上缓缓打开。
随后,财政部印发《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进入2008年,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纷纷制定并公布未来五年住房发展规划,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规划占比空前提高。
“补保障”的功课已然展开。十年房改,各地住房保障亏欠太多。而住房保障不仅具有社会稳压器的作用,还能避免把中低收入群体挤压到商品住宅市场,从而缓解需求压力。
文章观点认为,为实现“以时间换空间”的楼市调控目标,“补保障”之外尚需“促供给、抑需求、严征税”配套。
所谓促供给,当前楼市的主要矛盾是供求失衡,房价上涨表现为典型的资金推动型上涨,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关键要增加有效供给:严厉打击囤地行为,切实落实一年不开发重罚,两年不开发无偿收地的规定。否则,政府出让的土地再多,被开发商圈占不开发,坐享土地升值,对缓解供求有害无益。国土资源部出台的有关开发商不付清全部地价不得分期发放土地证的“39号令”,应得到切实执行。
所谓抑需求,即对于投资,尤其是利用信贷杠杆的投机需求,政府务须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抑制。举凡楼市泡沫,皆由过度的投资和投机所致,当前必须严格执行提高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
所谓严征税(费),即对囤地开发商征收惩罚性土地闲置费,通过经济杠杆压缩其囤地空间,迫使其改变囤地生财的牟利模式。对逾期不开发者,须适当提高土地闲置费征收上限,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以禁圈地之风。
所谓调预期,泡沫化的房地产经济其实就是一种预期经济。调整房价预期的可行办法是尽快激活存量土地,并放大新增用地的供给,加快开工步伐,让人们相信未来土地、房屋供给是有保障的,并会逐渐放量,房价会趋稳并可能下降。
文章认为,促供给、抑需求,意在双向平衡供求关系;严格征收土地增值税、土地闲置费,开发商会重新考虑其提价的风险收益,有利于遏制房价涨速。而抑制需求、调整预期,使得卖方市场被打破,可防止开发商将税负转嫁到购房人头上,这是封其进路;征收惩罚性土地闲置费直至回收闲置土地,可以防止开发商在利润下降、需求减少的市场中,囤地不开发,这是堵其退路。利用土地增值税、闲置费等收入去补贴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这是给低收入群体安居的一条出路。(徐寿松)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