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近规定,普通商品房和廉租房的年土地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这种用土地供应的“硬杠杠”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难的举措,为各地提供了一个借鉴。
在当下红火的房地产市场中,一个严酷的现实是,中高档商品房供应火爆,中低收入人群渴望的普通住宅或经济适用房却寥若晨星,廉租房建设更是欠账甚多。加之房价连年涨幅较大,相当部分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建设部统计,至2006年底,全国城镇400万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中,仅有6.7%解决了住房难,而全国尚有1000万户家庭人均住房在10平方米以下。
一些地方把经适房和廉租房建设欠账,归因于“一地难求”。真的“一地难求”吗?不是。这些地方的土地资源是有的,只是不肯用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身上。而是大量用在了“以地生财”上,用在了“花园”、“豪宅”、“广场”的建设上。在这方面,他们的气魄大得很,态度积极得很。这种房地产建设的嫌贫爱富,也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怪,违背了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手段,是调控土地供应。在当前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就要改正一些地方土地供应偏重于中高档商品房的做法。在用地安排上,对经适房和廉租房建设用地,一要显著提高比例,二要优先落实用地。
这种“提高”和“优先”,既是补上历史欠账,也是今后应当长期坚持的方向。在我们这样一个中低收入人群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以包括用地政策在内的切实措施,认真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刘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