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随着金融;鸾ハ蚴堤寰寐樱貌痪捌,工作机会锐减,欧美各国失业率飙升。裁员潮的涌现令大量本来有工可做的雇员失去饭碗,而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更备受考验。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深受各国政府关注,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尤为如此。新年伊始,国务院便出台七大措施扶助大学生就业。本期深度关注我们把视线转向国外,看看世界各国政府、高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如何多管齐下,共同为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国外大学生就业心态
法国:兴趣先行
大学毕业生找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视的是什么?在法国大学生们的答案中,“工资收入”这一因素的排名相对靠后,不过,他们最重视的是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
法国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按照重视程度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工作令自己感兴趣、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在公司发展的前景、工作中有自主权、个人生活与工作达到平衡。工资收入在大学生们考虑就业时排名第六位。
俄国:不介意改行
俄罗斯是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国家,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入学率很高,跨入大学校门只是被看作成年生活的起步。
在俄罗斯,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去甚远的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他们往往在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再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
瑞典:不求高薪
面对劳动力“买方市场”,瑞典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找工作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过去,一些著名企业上门求才,大学毕业生则待价而沽。
现在形势变了,一个招聘岗位往往引起二三百人前来应聘,竞争异常激烈。瑞典大学毕业生也不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
印度:甘心低就
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只有10%的人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其余除了部分人决定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调整心理预期。
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专长去做一些根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工作,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售货员、大学生司机。
巴西:先就业后择业
巴西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迅猛,大学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作。
虽然小企业和服务行业这些单位收入低,工作流动性大,但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聘者却只增不减。
英国美国 大学生就业
政府 扶助就业出奇招
英国 推行“国家实习计划”
本报综合报道 由于经济不景气,英国今年夏季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英国政府官员1月10日披露,政府计划推行一项“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学生到企业或其他机构实习3个月,培养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就业。这也将有利于在英国毕业的中国学生们留在当地找工作。
据了解,这项计划帮助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先实习3个月,希望通过这3个月的带薪实习提高毕业生的技能和经验,毕业生实习完毕后还有机会获得全职工作。尽管参与实习计划的毕业生无法从实习机构拿到全额薪水,但薪水略微高于政府给予学生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总和。目前,英国巴克莱银行和微软公司等4家知名企业已决定加入“国家实习计划”,一些公共部门、慈善和志愿者机构也收到参与邀请。
据悉,英国失业率近一段时期出现攀升势头,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全英失业人数现阶段接近200万。由于经济不景气,不少大公司纷纷减少对应届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或仅把招聘目光集中在牛津和剑桥等名校身上。与以往相比,2009年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专家建议毕业生考虑降低就业预期。
德国 优先照顾本国毕业生
本报综合报道 德国政府在国内就业市场上采取保护性措施,减轻本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
对于那些在德国高校就读的外国学生来说,要想毕业后在德国找到一份工作非常不易。因为德国为了保证本国国民的就业,给外来的劳动力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很多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发现,要在德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不难,但要获得德国劳工局的工作许可却非常困难。因为德国劳工局原则上只允许外国人填补那些德国人不能胜任或无法填补的空缺岗位。
此外,德国统计部门、劳工部门以及各经济企业协会经常发布就业指导信息,这对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具有宏观指导作用。德国政府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并鼓励他们学习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自然科学。
美国、法国 奖励企业补贴学生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或从事特定的职业,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其中最为常见的做法是免除学生的贷款。
美国政府贷款大体有两类:FFEL/直接贷款与联邦帕金斯贷款。就FFEL/直接贷款而言,除了借款者完全和永久性残疾或死亡等原因之外,对于连续5年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教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贷款免除的政策。
法国政府也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对那些聘用应届和失业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对其社会福利分摊金及一些税收予以免除,并且视情况按聘用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予一定补贴。
日本 力促雇用信息公开化
本报综合报道 日本经济步入衰退,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找工作难题。日本《日经周刊》在2008年年底针对国内大型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比去年减少1.4%,5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就此呼吁商界,维持就业稳定。
据报道,在金融;寤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大中型企业利润下滑,加之经济前景不明朗,这些招人“大户”将缩减招聘规模。小企业更是可想而知。
为此,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去年年底在首相官邸召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御手洗富士夫和日本商工会议所所长冈村正等众多经济界要人,呼吁共同努力确保就业稳定和提高员工工资。麻生还希望,企业加强自律,尽可能避免取消录用已签订协议的毕业生。
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面,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做法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社会的雇用信息公开化,以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本在厚生劳动省主导下建立了“工作信息网站”。该网站集中了民间职业介绍机构等的招聘信息和求职者的信息,从而使企业和求职者都能很方便地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该网站的开通对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巴西 打造促进青年就业网
本报综合报道 工人出身的巴西总统卢拉执政以来,一直将扩大就业、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政府社会发展计划中的头等大事,视就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巴西最近推出的“初次就业计划”中,重点支持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增加和改善青年人的就业。据统计,目前巴西城镇居民的失业率达7.6%左右,而且就业市场仍在进一步缩小。卢拉政府推出的“初次就业计划”,旨在发挥社会各阶层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促进青年就业网。
巴西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并没有特别优先的政策,无论毕业于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毕业生都与其他青年一样,必须遵守劳动力市场法则,自我解决就业问题。政府鼓励企业多雇用年轻人,企业可以从政府获得资助,享受政府资助的企业必须保证在12个月内不解雇年轻人。政府还向自主经营的年轻人提供低息贷款和经营指导及培训。
学校 重培养 当高参
英国 提供信息排忧解难
本报综合报道 英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任务一般由学校承担。英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既是学生们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又肩负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任务。
服务部的资料储藏非常丰富,不仅有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也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深造途径。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在英国大学里做就业辅导的老师大多都拥有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还包括了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更重大的内涵,预约谈话的毕业生终日不断。
法国 提早准备重视实践
本报综合报道 法国的大学生几乎在走入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就已开始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法国的学校与政府机关和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安排实习机会。
法国多数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校方会根据有关方面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安排学生的实习单位,并派人到实习单位了解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和要求,以此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使就业指导更有实效。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多数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为6个月,有的甚至长达9个多月。除校方的就业指导部门外,法国全国还设有500多个就业信息和指导中心。
德国 利用社会资源自力更生
本报综合报道 德国联邦劳工和社会事务部的新闻发言人?硕ず诙呀樯艿鹿笱鸵登榭鍪北硎,德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政府的直接干预较少。大学毕业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例如大学里的就业指导中心、互联网、报纸来寻找就业信息。德国企业也会利用招聘会、报纸、专业杂志、网站等平台来招聘大学毕业生。对于那些需要较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高技术企业来说,企业通;嵫≡裼胂喙卮笱Ы⒘,并通过老师的推荐来挑选合适的人才。
德国有很多网站都提供帮助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选择专业的服务,这些网站详尽地列出了不同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通过浏览这些网站,德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就可以在专业选择上做到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俄国 企业进校园挑优秀人才
本报综合报道 目前俄罗斯最流行的做法是,企业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直接从学校选拔人才,让大学高年级学生到公司实习,然后学生和公司进行双向选择。
俄罗斯大公司挑选人才有3种方式:一是直接挑选,从学校人才库里寻找候选人,然后约见面谈;二是向高年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期通常为几个月至一年;三是采取“优中选优”的方式,通过一些竞赛活动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则是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招聘广告和熟人介绍找工作。俄政府的大学生促进就业机构主要向那些登记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援助。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找到一个“有意思、挣钱多”的工作并非易事。俄就业指导专家告诫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首先要搞明白“你为什么要工作”,如果经济上不是十分拮据的话,最好找一份有发展前途的工作,而不要只盯着高工资。
企业 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
加拿大企业学校合作
本报综合报道 “合作教育课程”是加拿大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它最早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于1957年从美国引入。目前,加拿大全国提供“合作教育课程”的大学已超过100所,每年参加的学生约7万人。
对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来说,到企业去不仅仅是“带薪实习”,还是一门重要课程,只有经企业和学?己撕细瘢拍苋〉醚Х。每期“合作教育课程 ”结束,学校都要组织专门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企业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业务能力等的评价,还有学生在工作结束后写出的报告质量等。
加拿大 合作教育联合会指出,“合作教育课程”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创造了提前发现和培养适合本单位所需人才的机会,也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就业的“直通车”。有统计表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的毕业生要高。
日本 定期发布用人计划
本报综合报道 日本企业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的主要途径包括:
一是与某些学校建立联系,每年到学校直接招人;二是通过“工作信息网站”和企业自己的网站发布招工信息或通过召开招聘会等方式招人;三是为确保自己能招聘到需要的合适人员,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时(4月)就发布针对大中专学生的年度用人计划,并开始接受即将于次年3月毕业的学生的应聘,这一做法为企业和学生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积极鼓励学生创业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的创业教育非常发达。目前已有超过500家大学院校设立了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课程。
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资金有限。不过,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风险投资资金充足,而且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更是一应俱全,因而增加了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的可行性。此外,美国大学生还可利用信用卡借贷来创业。YouTube的创始人之一杨士骏之前就一直用信用卡支付每月高达1.8万美元的服务器费用。
在美国,很多大学生创业,是出自“专注于所长”的精神,他们不惜为此冒险,很多人甚至中途辍学去创业。其实,美国大学生创业热由来已久。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两位MBA大学生就举办了第一届商业计划比赛。之后,美国很多高校纷纷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而美国的教育模式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比如,美国大学一般都实行“学分制”,学生只要修够学分即可拿到文凭,在校时间不受限制,学生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都较强。
本版文字:王希怡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