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避免城乡教师交流走形式 吁制度建设
城乡教师交流如何避免“形式化”?
城里教师登上乡村讲台,乡村老师到城市取经——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破题从这里下手?早前,(重庆)市教委传出消息,今年我市将在2—3个区县试点城乡教师交流,要求每年同一学校教师的交流比例达到5%—10%。今年两会期间,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避免走形式 需要制度建设
“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平衡流通!笔腥舜蟠、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长谭劲说。
一方面,城市老师可以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让农村孩子开阔眼界,接触更新鲜的东西;二是乡村老师可以通过交流到城里,学习更科学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和师资素质都很有帮助。
但也有代表和委员担忧:没有制度化的保证,交流极有可能形式化。
市人大代表、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认为,过去全市教师的交流活动不少,“但不乏突击性、短期性、应急性、应付性等特点。城市老师去了农村,但呆几天又回来了!
市人大代表、南川区三泉镇中心校幼儿教师王小娅担心,“有的学;岵换嶙璋淌Φ慕涣?毕竟,如果好老师走了,学校的质量要受到影响!
有了硬性指标 也要贴近实际
确定了城乡教师交流的硬指标,是否就可以避免“不走形式了”?
市政协委员、巫溪县文峰小学校长董光彬表示,要避免有些学校为了完成指标而被动、无序的交流。比如,有的乡村学校缺音乐老师,但来的却是语文老师。
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老师的低效使用。董光彬对记者谈起过去县里引进老师的情景。当时,县教委牵头,通过支教的形式,引进过一些城市教师资源,前后有20来位。但把这些老师请来以后,并不是让他们从事教学,而是把他们当成“宝贝”,指导学校的教学教研。自然,这些老师没有深入乡村教育,实际用处不大。
对此,董光彬建议,一是要建立教师信息库,使每所学校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等师资结构情况能一目了然、清晰可见;二是在交流之前,要进行仔细调研,作详细规划,以便于给交流来的教师科学设岗,优化教师交流的效果。
柔性关怀 让城市教师更主动
如果说建立长效机制是刚性层面的要求,那么,“柔性层面”也不能忽略。市人大代表、潼南县柏梓镇龙藏小学校长袁利认为,“要在调动城市教师积极性上做文章!
过去,龙藏小学也来了一些城市老师,但这些老师很快又回城了。她提到,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办公条件太差,吃饭、住宿都是问题,特别是交通不便,没有班车,“上班途经山路,男孩还可以骑摩托车,女孩就只能走路了”!翱梢运,是恶劣的外部条件把城市老师逼回去的!
朱福荣也有相同看法。他说,随着重庆大力建设标准化学校,绝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为什么城市老师还是不愿意去?“主要是农村文化设施太单调。城市老师喜欢看电影,喜欢高雅艺术,喜欢上网,但这些需求在农村都无法得到满足!敝旄H偎。
“所以,相关的配套服务也要跟上!痹,“要让这些教师人在,心也在!(记者 文晶 实习生 刘俊杨)
专题:聚焦2013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