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的丁玲
中新图片:著名作家丁玲女士。 中新社发 中新社 摄
|
《典型文坛》立足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发展历程,提炼出“文坛典型人物”概念,作为一种文学史视角引入当代文学史考察。书中书写了丁玲、周扬、胡风、老舍、赵树理、夏衍等十一位当代文学“典型人物”,既有作家诗人、理论批评家,也有文坛领导,具有广泛代表性。作者的解读透彻新颖,富于创见。本文在摘选时有大幅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1949年后,
其声望“如日中天”
在铁凝这一代女作家——包括王安忆以及更早的张洁等——之前,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当中,实际上只有一个女人曾经做到跟男人在文坛分庭抗礼,只有一个女人一度从风头上盖过了男人。这唯一的女人,就是丁玲。
延安时期,论创作的艺术质地,论作为作家在文艺界的影响和分量,她恐怕都是实际上的第一人,而且不仅仅是作为“女”作家。到1949年后,共和国文学最初的五六年,她的声望倘不用“如日中天”,则不足形容。
1953年,东德派作家代表团来华,到丁玲领导的文学讲习所访问。讲习所秘书长田间为此悬挂了四位中国作家相片,这四个人是: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鲁郭茅之后紧跟着就是丁玲,别人看了无法不触目惊心。
翌年,周扬为团长,丁玲、老舍为团员组成中国作家代表团,到苏联出席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其间他们去苏联文学馆参观,看见馆内也悬挂了四位中国作家照片,也是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同样的照片,同样的排列,出现在文讲所跟出现在苏联文学馆,含义和分量差得太远。这一回,仿佛不容辩驳地具有“公认”性质——国际的公认。
再细细品味一下,四人当中,鲁郭茅基本或主要是作为“五四”那时代的新文学代表人物,走出“五四”的之后的文学新阶段,受“国际公认”的作家实际上只有丁玲一个人。对此,两位同行者的内心感受可想而知。这真是难堪到无法表达的滋味。
1955年以前,丁玲所给予别人的,常常就是这种滋味,它为后来发生的一切蓄足了能量。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