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之一、著名学者阎崇年来到江苏无锡签名售书,突遭一年轻男子掌掴,惊呆所有人。该男子已被拘留,据称,他是因无法认同阎关于清朝的一些观点,情急之下动手。(10月7日《新京报》)
阎崇年作为一名著书立说的学者,能不能发表与“正统”不尽相符的观点?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而且这是学者的权利。如果学者对历史的认知与普通百姓无二,他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更关键的还在于,阎崇年的观点,如“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民族融合”等,即使很荒谬,也只是一家之说,并没有成为话语霸权,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这样说来,他的观点再异端,也不至于到“一言丧邦”的地步,又何必大动干戈?
从学术常识看,对某个学者的观点很反感,觉得他动了自己的“奶酪”,大可以与之唇枪舌剑,或笔战,严正反驳;如果没有这个机会,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也大可以发帖,寻求网络舆论支持,以正视听。
遗憾的是,那个男子舍弃种种正道不用,却恶狠狠拿起了最为龌龊的手段———暴力,对付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学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着深厚儒学传统的民族的悲哀。
那个也许不知清史为何物的男子,他的掌掴如一个切片,让我们看到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对不合自己心意的人与事,动辄就用暴力羞辱、践踏。
放宽视野,在浩繁的史册中,当政者因学者的观点不合一己心意,就将学术问题上升为道德、政治问题,从而在肉体、精神上羞辱乃至消灭学者的,又有多少!
可以说,我们缺乏对学术问题予以学术解决的传统,或者说,学术问题尚没有得到正本清源的对待,总身不由己地被异化为非学术问题,最后被以非学术的手段解决。
对学术问题,不应该只有“党同伐异”,更应该有尊重与宽容。而后者,我个人以为,是五千年文化的一块短板。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