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滥用话语权,热衷于"语不惊人死不休",无限制地挑战人们的承受底线。
近日,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历史学家阎崇年赴江苏无锡与读者交流,在进行签名售书时遭遇一青年暴力袭击,不仅挨耳光还被辱骂为“汉奸”。据掌掴者的弟弟说,该青年是因为对阎先生关于清朝的一些观点无法认同,又没有与之辩论的机会,情急之下才动了手(详见今日本报A26版)。
显然,无论那名青年如何激烈地反对阎先生的观点,动手打人都是不对的,他应该深刻反省。但笔者认为,阎先生以及将其隆重推出的当地媒体,也应该有所反省。因为这名青年和阎先生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如果不是极其郁闷,他恐怕不会用“掌掴”的方式来和阎先生交流。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话语权的极度不平衡。一方面,现在,精英学者拥有了几乎不受限制的话语权,主要表现在许多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以及附于其上的商业利益,把过多的资源给了明星学者,使他们无论说什么,都会占据主要版面和黄金时间;另一方面,普通大众的话语权却极度缺乏,在主流媒体上难以找到与之对等的表达机会。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并无大碍,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学者既然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应该谨慎使用才对。但一些学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却滥用话语权,热衷于“语不惊人死不休”,无限制地挑战人们的承受底线。
阎崇年就有一些这样的言论,比如,“清军入关……其中造成的屠杀和破坏是理所当然的” ,“清兵入关掳掠,很难说悲,应该称是喜”等等。这些说法不可能不刺激公众的情绪,尤其无锡一带是清兵南下后奸杀掳掠最为残酷的地区之一,因此,一味指责公众不理智,也不算公平。
因此,学者必须意识到,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发言,与在象牙塔里向同行发言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应该多做事实判断,少做价值判断,尽量不以撕开历史疮疤来显示自己创新的勇气。对媒体来说,也应该多给普通人表达观点的机会,只有这样,“掌掴”事件才会杜绝。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