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风水轮流转”来形容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或许恰如其分。浮动型理财产品的收益高招接连不断,保守的固定型理财产品也渐渐走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悄悄回暖。
“高收益”频频出招
由保本到不保本,由挂钩汇率、股票到挂钩黄金表现值,甚至一直暗流涌动的外汇保证金交易也终于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打开了缺口,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接连攀高。
3月中旬,交通银行在全国推出了全新的得利宝“辉黄2号”人民币理财产品。与之前几乎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迫不及待地向客户保证100%本金保本不同的是,交通银行首次向客户宣称只做到95%的本金保本,但预计最高收益率人民币可以达到12%,美元可以达到20.5%。
交通银行理财经理钱君介绍说,操作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一般是留足绝大部分本金存放到同业,以保证到期的本息相加刚好保本,然后把剩下的小部分资金投资到海外购买期权等衍生投资,构成理财收益。此次交行只保证95%保本,表明用于国内存款的资金量减少,用于购买国外期权的资金增多,以博得更高的收益。
据了解,去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曾针对愿意博取高收益的人群推出不保本的理财产品,但市场反响略显平淡。
在去年交通银行低调试点外汇保证金交易后,以外汇见长的中国银行也在今年2月推出了外汇保证金交易。通过杠杆融资,客户的收益和风险都被放大到相应倍数。例如,客户存入100美元,通过10倍放大效应,原本5%的收益(5美元)可以变成50美元。虽然中国银行为该产品设置了强行平仓制度,但如果判断失误,风险也会被放大10倍,所以这种产品被称为“风险者的游戏”。
“保守型”市场回暖
在高收益撩动人心的同时,保守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也渐渐改变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业务量一“泻”不可收拾的局面。
工商银行个人金融部相关人士介绍,受股市影响,去年下半年该行推出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太理想,但自今年以来,此类产品已经有了40%的销售增长。据招商银行资深理财师劳岚分析,固定类投资产品的市场空间会比去年下半年乐观。
事实上,类比今年第一期发行的300亿元凭证式国债销售,就可以感受到固定类投资产品的转好。去年销售的几期国债都花了较长时间,但今年普遍都是在几个小时内销售一空。
银行人士表示,由于客户群相对固定,几大银行基本保持了每月新推一期固定产品的频率。此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也在逐步拓宽自己的投资渠道。上海银行、中信银行近期都推出了采用信托、集合理财等方式的理财产品。
多位银行理财专家表示,目前不少理财产品都设计了1年以上的投资期限或者不准提前赎回等安排。一些在股市和银行理财之间相对“机动”的投资者,也可以尽量选择一些期限较短或者开放式的理财产品,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机会成本。(徐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