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各银行争相推出本外币理财产品,浮动收益类产品增多,预期最高收益率不断攀升,甚至屡见上不封顶。但引人注意的是,上海银监局提醒投资者正确理解外汇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节后理财产品轮番登场
近期有不少外汇理财产品实现了不错的收益。例如,中国银行去年12月29日分配收益的6款“汇聚宝”产品,收益率均超过4%。2005年11月,该行在内地同业中首家推出与香港10只红筹股挂钩的“汇聚宝”理财产品———“红筹港股高低杠”,第一年的投资收益实现8.00%。
工行理财专家告诉记者,在挂钩品种的市场波动不大,且趋向明显的情况下,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较有把握。
外汇理财产品的挂钩品种丰富,设计多样化,人民币理财产品也不甘寂寞。工商银行春节前刚刚到期的首款QDII,最终获得了7.31%的美元回报。在2月14日结汇完成后,该期QDII产品中汇率 风险避险型的人民币收益达到了4.6%。
春节前,光大、交行、招行等纷纷推出收益上不封顶的理财产品,挂钩的标的品种丰富,一改之前中资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单调的状况。工行还透露,正在研发下一期QDII产品,预计春节后推出。
业内人士称,银行理财产品正进入销售高峰期。一方面,随着外资银行的介入,市场品种将更趋丰富。另一方面,QDII产品遭遇挫折后,将在创新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其收益水平力求跟上投资者意愿。中国银行正在销售的第二款QDII间接投资于港股,使银行QDII突破了投资固定收益产品的局限。
银监局:别上“预期收益率”的当
理财专家指出,对于浮动收益类产品,投资者需要增强风险意识。上海银监局已经提醒,各类挂钩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趋升,但最高预期收益率只在理想状态下实现,很多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上海银监局举例,2006年8至11月间到期的2万元一年期的5款产品中,有两款的收益率为2.152%和1.05%,低于同期的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水平;某银行已到期的40期汇率挂钩型产品中,有8期产品的实际年收益率小于1%,17期的产品年收益率低于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
记者获得一份中行“汇聚宝”产品收益分配汇总,其中,2006年12月27日分配收益的“0406C”,186天计算的本期收益为0;12月27日分配收益的“0503B(E)”,91天计算的本期收益为1.00%。再看2006年11月27日分配收益的“0505B”,181计算的本期收益为0。据了解,该款产品为“利率牛市 进取型”,挂钩6个月美元LIBOR,每6个月为一个收益期。收益期内若6个月美元后置LIBOR-6个月美元前置LIBOR≥0.20%,则收益率为0。
工行首款QDII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的利率风险未规避型遭遇人民币升值 的损失惨重。半年投资期内,人民币升值约2.7%,实际收益不及同期其他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业内人士称,固定收益类QDII产品收益低,且容易被人民币升值“吞噬”。
投资者不能单纯看到高收益的一面,例如中行第二款QDII所投资的富达中国焦点基金,2006年总回报率高达90.46%,但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只有3.31%和12.75%。中行会灵活调整股票基金和债券类资产的比例,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卜春艳)